七十二变之外:孙悟空的反抗精神与自由追求
七十二变之外:孙悟空的反抗精神与自由追求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塑造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中孙悟空无疑是其中最具魅力的角色之一。他不仅拥有七十二变的神通广大,更有着反抗权威、追求自由的精神内核。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孙悟空这一经典形象,探讨其为何能够成为代表自由的精神偶像。
古往今来的神话人物有很多,但能够真正被人记住的人物却很少,历史是势利的,也是挑剔的,每一个杀出重围的人物,必定有其不可替代的那一面,观众对此也投射了很多期待。
这几年也陆续出现很多改编过的作品,让这些神话角色重现舞台,作为顶级IP孙悟空,也曾经在荧幕上展露其鲜活的一面,吸引了无数猴粉。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孙悟空?不单是因为他拥有72般变化,能够征服四海八方的斗士,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有反抗的那一面,拥有很多在现实生活中,少有的珍贵品质。
孙悟空是持有光环的人物,无论陷入何种境地,狼狈也好,落魄也罢,都是“核武器”一般的存在。
西天取经的路上,每次遇到难题,猴子总是逢凶化吉,要么请来帮手,要么用超预期的方式完成任务。
如果唐僧团队有考核,孙悟空永远都站前榜。
除此之外,悟空身上有自由散漫的那一部分,很多时候,做事都不按照常理出牌,天性未遂。
在没有拜师学艺之前,悟空是无拘无束的,和各种动物为友,在广阔天地之中游玩,童心未眠,只是随着本事越来越大,引来了天庭和大众权威的忌惮。
即便后来孙悟空经历过重重打压,在太上老君的丹炉中锻造过,后来又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之后,经历过无数严寒酷暑,经历过残酷驯化,丝毫未曾泯灭对自由的向往。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本事越大,承受的责任也就越大,孙悟空未来要面对的,不仅是取经路上的劫难,还有人情社会创建的规训和教条,一旦选择沉默,势必要牺牲掉个人自由,受趋势胁迫。
但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做不到超越本领之外的事,就容易屈从于现实,但要知道,悟空在取经之前,就已经历过了比取经更苦的劫难。
在取经路上,也展现出反抗精神,当唐僧都为前程感到悲观绝望之时,也是孙悟空给了他很多力量和支持。
南墙撞得次数多了,会乖乖当个缩头乌龟,就像八戒那般,犯了错事,即便不觉得全是自己的错,也会对权威的一方表示认同,容易给对方提供压榨的空间。
但在孙悟空身上,完全看不到这一点,尊敬归尊敬,但遇到不公平之事,不论对方名气地位多大,都不会妥协分毫,会自动讨要个说法,倘若对方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就会一直缠论不休。
师徒四人经过凤仙郡的时候,因为凤仙郡的陛下打翻了玉帝的贡品,就被玉帝惩罚三年未降雨,导致一方黎明百姓饿得饿死,旱的旱死。
也是悟空主动站起来,去天庭找玉帝对峙,即便为百姓求雨,本就不是他分内之事,但出于怜悯之情,看不得世间疾苦,悟空硬是来回折腾,打破了凤仙郡三年不下雨的常态。
还有一次,师徒四人路过一家村舍,晚上悟空听闻有声音,农夫的儿子把自家的媳妇给害死了,路见不平就拔刀相助,即便唐僧临走之前,反复劝告悟空不要害人。在权威面前,他更愿意听从自己的声音,即便这样做会遭到更残酷的审判。
遇到不平之事就会拔刀相助,加上悟空本就有这样的能力,无法做到冷眼旁观,种种叛逆的背后,藏着孙悟空对个体自由的向往,这一点恰恰是凡尘世界中所稀缺的。
每次当唐僧狠心把悟空逼走的时候,旁观的师弟都替大师兄感觉委屈,可即便如此,悟空在临走的时候,还不忘提醒其他人要保护师父的安全。
回到花果山的孙悟空,原本只需过自己的快活日子,毕竟唐僧当初赶悟空的时候,是真的超级绝情,若不是悟空念旧情,凭他老和尚过得怎么样,也不会重新折回去再打妖怪。
慈悲为怀的唐僧看不惯孙悟空的泼皮野蛮,直觉得对万事万物要和善,不敢直面冲突,畏手畏脚,还一味的固执。
实际的现实比较残酷,不是每一份慈悲都可以激发人性中的善意,有些善心只会激发恶意,如果不以利刃相向,早晚会被吃干抹净。
路上遇到的强盗和妖怪,大多数都是虎视眈眈,遍地都是欺软怕硬者,唐僧心思简单,看不透本质,所以才会轻易受骗。
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不仅是一种超能力,还能识别伪善和奸诈。时不时显露的锋芒,让西天取经的路上少了很多麻烦。
作为高级主干,悟空就是多面型人才,只要对方不刺激他的自尊心,悟空的谈判技巧也是很在线的,甚至也颇懂人情世故。
八戒去问路,悟空就对他说:“见到小的要叫姐姐,见到老的要叫奶奶”。
唐僧是个目标感很强的人,往往也最容易内耗,而悟空恰恰最能提供情绪价值。
西天取经的路上遇到的困难很多,每次斗妖降魔都要耽误很多时日,唐僧不怕被妖怪胁迫,也不惧怕折磨,只恐误了去灵山的时间。
孙悟空的一句:“只要你一片赤诚,灵山就在你的脚下。”一时间让唐僧紧绷的心松懈下来。
当师徒四人取回的经书因落入海中,在晾晒的时候不小心被撕了一半之后,唐僧特别担忧,悟空又接着说:“天地本不全,经文残缺,也应不全之理,非人力所能为也”。
纵然不能改变事实,但却字字在理,让唐僧认清了万事都会有残缺,不可能事事都完美的现实。
在经历过重重磨难之后,身上的棱角难免会被磨平,会趋于平淡和苍白,但对于悟空来说,每一次历劫,都未能消磨掉他对世界的好奇和激情。
相反,冒出来很多突发奇想的念头,比如扮成道士的样子,把那些小妖耍得团团转,扮成神仙的样子,骗妖精把尿当成圣水喝,针对妖精的恶作剧总是让人哭笑不得,倒是给乏味的取取经生活带来很多乐趣。
受了无尽的磨难之后,悟空并没有成为槁木死灰之人,不会刻意尊照礼节、顺应规矩,看不到历经世事之后的沧桑和麻木。
他也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和尚,而是一个没有环境所同化的个体,依然保有猴子的灵性。
人活在世上,就要承担各种责任,会被各种无形的压力和束缚,过得比较拘谨,向往独立和自由,而悟空敢于反抗约束和权威,使其成为代表自由的精神偶像。
遍布荆棘的丛林,往往意味着沉闷和压力,而悟空总会有新的方法找寻出路,也拥有超越时代的思想,是百里挑一的性灵之人,怪不得能够被佛选中,成为顶流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