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频发,降糖药使用有讲究
低血糖频发,降糖药使用有讲究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时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严重时甚至会昏迷。据统计,约35%的患者曾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头晕、心慌、冷汗等,严重时甚至会昏迷。专家提醒,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并在必要时进行血糖监测。此外,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只有科学管理和使用降糖药,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血糖,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降糖药使用不当,低血糖风险大
降糖药使用不当是导致低血糖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使用误区:
不按时服药:有些患者因为工作忙或忘记服药,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例如,二甲双胍普通片需要按时服用,否则可能导致血糖波动。
随意增减剂量:有些患者觉得血糖控制不好就自行增加药量,或者感觉良好就减少药量,这种做法非常危险。例如,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容易导致低血糖。
混淆不同剂型的服用方法:二甲双胍有普通片、缓释片和肠溶片三种剂型,每种剂型的服用方法不同。缓释片需要整片吞服,肠溶片需要餐前半小时服用,如果服用方法错误,可能会影响药效甚至引起低血糖。
药物相互作用:有些患者同时服用其他药物,没有告知医生,导致药物间相互作用,影响降糖效果。例如,某些抗生素可能增强降糖药的作用,增加低血糖风险。
忽视饮食和运动管理:有些患者过分依赖降糖药,忽视了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这种做法不仅无法有效控制血糖,还可能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低血糖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规律饮食:定时定量进餐,避免长时间不进食或进食量过少。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保持血糖稳定。
合理运动:避免空腹运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并适当补充能量。运动量要适中,避免过度运动导致低血糖。
遵医嘱用药: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血糖变化趋势,及时发现低血糖的征兆。建议每天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必要时增加监测次数。
随身携带含糖食物:以备不时之需。可以携带一些糖果、饼干等快速补充糖分的食物。
外出时携带疾病“身份卡”:标注患有糖尿病、紧急联系人及其电话的卡片,以便在发生低血糖时及时获得帮助。
低血糖的应对方法
一旦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应立即采取自救措施:
迅速补充糖分:如含糖饮料、糖果、饼干等。一般建议摄入15-20克快速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监测血糖:确认血糖是否恢复正常。如果症状没有缓解,可以再次补充糖分。
若症状严重或无法缓解:应立即就医。严重低血糖可能导致意识模糊甚至昏迷,需要及时就医。
案例警示
李阿姨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平时一直服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有一天,她因为工作忙忘记了吃晚饭,但还是按时服用了降糖药。到了晚上,她开始感到头晕、心慌,出冷汗,以为是工作太累,就没有在意。结果,她在凌晨时分突然昏迷,被家人发现后紧急送往医院。经检查,李阿姨是因为低血糖导致的昏迷。医生表示,如果再晚一点送来,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低血糖的危害不容小觑。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视降糖药的合理使用,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结语
降糖药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但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同时注意饮食和运动管理,定期监测血糖。只有科学管理和使用降糖药,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血糖,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