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国家级非遗闻喜花馍:面艺传承千年的文化记忆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50:3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国家级非遗闻喜花馍:面艺传承千年的文化记忆

闻喜花馍,这门源自山西运城的传统面食艺术,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闻喜县的一张文化名片,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记忆。

01

千年传承:从祭祀用品到文化瑰宝

闻喜花馍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最初作为祭祀用品出现。隋唐时期,随着礼尚往来之风的盛行,闻喜花馍逐渐融入民间生活,成为节庆、婚嫁、寿宴等重要场合的必备之物。到了明清时期,其工艺日臻完善,甚至成为皇宫贵族的贡品。

02

精湛工艺:面团上的艺术创作

闻喜花馍的制作工艺堪称一绝,从选料到成品,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首先,选用优质小麦面粉,加入适量水和果蔬汁调色,使花馍色彩鲜艳且健康。然后,用剪刀、梳子等工具将面团捏制成各种形状,如动物、花卉等。塑形完成后进行发酵,再上锅蒸熟。最后,蒸熟后进一步装饰并组装成精美的艺术品。

03

文化内涵:民俗生活中的情感寄托

在闻喜,花馍不仅是食物,更是情感的载体。每逢佳节,家家户户都会蒸制花馍,以表达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例如,老人过寿时会制作“寿桃”,寓意长寿安康;小孩满月则蒸制“鱼馍”,象征年年有余。这些花馍造型各异,栩栩如生,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04

现代传承:非遗文化的新生

近年来,闻喜花馍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一方面,传承人们积极培养新人,通过教学和展示活动推广这一传统技艺。另一方面,借助央视等媒体平台,闻喜花馍频频亮相,知名度大幅提升。同时,通过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这一传统美食得以走出山西,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闻喜花馍的传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如何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同时,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是传承人面临的重要课题。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并学习这门传统技艺,为闻喜花馍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喜花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寄托。它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份乡愁,一种文化传承。在现代社会中,闻喜花馍正以创新的姿态,续写着属于自己的文化传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