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首创仿人工白吉馍生产线,助力肉夹馍走出国门
潼关首创仿人工白吉馍生产线,助力肉夹馍走出国门
“老板,来个肉夹馍!”在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的“梁喜娃肉夹馍店”,前来买肉夹馍的顾客排起了长队。店主张楠将刚出炉的热馍用刀划开,再将放凉的卤肉剁碎,夹入馍中,一个香气四溢的肉夹馍就做好了。
这看似平常的一幕,背后却蕴含着潼关肉夹馍品牌化运营的新动向。近日,潼关县职业教育中心成立了专门的肉夹馍产业学院,旨在进一步提升产业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推动潼关肉夹馍品牌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光发热。
标准化生产:从“手工作坊”到“工业智造”
在潼关县盛潼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速冻饼加工车间,工人们把一袋袋面粉倒进料箱,经过机器和面、滚揉、抹油、拉薄、切割、卷筒、醒发、压饼等一系列工序,一个个直径12厘米、重110克的饼坯被制作成型,在速冻后套袋装箱,经全程冷链送往全球。
“这个饼面香浓郁,筋道十足,不比任何手工烙制的饼差。”“袁记肉夹馍”董事长靳金矿说,这条生产线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条仿人工白吉馍生产线。这套设备能够还原95%的人工工艺,最大限度保留白吉馍的口感与风味。仅翻饼一道工序,他就试验很多次,最终优化定形了生产线运营程序。仅这个流水线,就申请了36项专利。
标准化生产不仅提高了效率,也保证了品质的稳定性。盛潼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行政办公室主任李荣介绍,为了实现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盛潼餐饮团队耗时近5年,与厂家共同“打磨”出了这套设备。指着生产线,李荣向记者介绍:“这套机器可以模仿手工制饼的各个步骤,成品面饼薄厚保持在0.4毫米,直径12.5厘米,重量110克,非常统一。”
人才培养:产业学院助力技艺传承
2024年,潼关县职业教育中心依托潼关肉夹馍产业,筹备建设了潼关肉夹馍产业学院。“学院着力于讲好潼关肉夹馍故事,做好传统美食文化和历史传承,进一步助推潼关肉夹馍发展为富民产业。”校长张鹏飞介绍,目前,潼关肉夹馍产业学院已开始对在校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开展培训,同时还开设面向社会的成人短期培训班。据统计,自2024年9月开学以来,学校现已开办三期培训,其中,参训的社会人员117人,在校学生300余人。
为了适应餐饮连锁发展,陕西省非遗项目“西安肉夹馍”代表性传承人廉守柱与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等职业院校合作,通过标准化技艺传授,教育培养新一代肉夹馍制作人才。
市场拓展:从“一馍夹天下”到“一馍供天下”
标准化生产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潼关肉夹馍的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潼关肉夹馍不仅在国内市场热销,还成功出口到17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实现潼关县外贸产品“零”的突破,2024年上半年出口量超200万个,主要出口至意大利、德国、匈牙利等国。
“泰国首店实现了潼关肉夹馍全产业落地海外。今年,我还打算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店。”作为潼关肉夹馍协会会长,王华锋表示,要想走得远、走得久,必须突破开个店、找个加盟商的简单模式,推动肉夹馍供应链、服务链、产业链抱团“出海”。
产业前景:小馍馍撬动大经济
搭上工业化的“快车”,潼关县率先解决肉夹馍饼坯批量化生产及长距离运输的问题,实现“一处食材供全球”。如今,潼关县域内有肉夹馍工业化生产企业10家、生产线33条,年产速冻饼7亿个,实现直接产值10亿元、间接产值100亿元。
夜幕降临,位于西安市新城区的永兴坊景区游人如织。坊内,潼关肉夹馍店前,人头攒动。“我们店平均每天能卖出六七百个肉夹馍。要是赶上旺季,我们能从早上8点忙活到次日凌晨一两点。”西安永兴坊潼关梁喜娃肉夹馍店负责人杨皓轩说。
“不做中国的汉堡包,要做世界的肉夹馍”,“馍匠”们的雄心已经被点燃。随着品牌化运营的不断深入,潼关肉夹馍正从一道地方小吃,蝶变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美食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