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文鱼:循环水养殖的生态典范
青海三文鱼:循环水养殖的生态典范
近日,青海三文鱼公共品牌正式发布,作为青海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要成果,青海三文鱼凭借其高品质和无污染的特点,受到广泛欢迎。青海通过采用先进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不仅提升了三文鱼的生长速度和品质,还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养殖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这一创新养殖模式展示了现代水产养殖的未来发展方向,也为其他地区的养殖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高原上的“冷水鱼王国”
青海,这片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神秘土地,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冷水资源,孕育出了一种令人惊叹的美味——青海三文鱼。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的龙羊峡水库,2600米的海拔、383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常年12摄氏度左右的水温,共同塑造出一个天然的冷水鱼养殖天堂。
作为国产三文鱼的龙头企业,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在这里建立了200亩的养殖基地,年产量达到1.5万吨。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罗方介绍:“从2008年开始,我们坚持对标世界一流标准,积极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如数字化投喂系统、水下数智科技、5G基站、现代冷水鱼屠宰生产线、码垛机器人等,并配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鱼内脏输送带、生产包装线等设施。”
循环水养殖:科技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青海三文鱼养殖的成功,离不开一项革命性技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简称RAS)。这项源自20世纪60年代欧洲的技术,通过机械和生化过滤、温控、增氧、杀菌消毒等多个子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构建了一个稳定且高效的养殖生态系统。
循环水养殖系统不仅解决了传统养殖中常见的亚硝酸盐、氨氮和pH值波动等“三大公害”,还实现了90%-99%的节水率,大幅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高密度养殖模式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降低了运输成本,延长了产品货架寿命。
品质至上:从高原到餐桌的严苛标准
青海三文鱼的品质,是其赢得市场认可的关键。龙羊峡三文鱼因肉质、纹理、口感和大西洋鲑极其相似,在国际上素有淡水三文鱼之称。其肉质鲜嫩、色泽鲜艳,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完全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龙洋知鲜建立了严格的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每批次产品都进行抽检,并率先推出三文鱼预冷技术、臭氧消毒等创新理念,获得ASC、BAP4星国际双认证,每尾三文鱼的产品品质均高于国家标准。
市场表现:从国内到国际的华丽转身
目前,青海三文鱼产量已占全国33%-39%,成为全国最大的三文鱼养殖基地。其销售渠道覆盖北上广深等40个省市,电商平台销量持续攀升。在国际市场上,青海三文鱼已出口到俄罗斯、韩国、日本、欧盟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在2023年全球水产品博览会上,青海特色的冰鲜三文鱼刺身、香草三文鱼、烟熏三文鱼等产品大放异彩,获得广泛认可。
生态与可持续:未来的方向
青海三文鱼养殖模式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技术创新和市场表现,更在于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循环水养殖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了污染排放,为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范例。
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李长忠表示:“只有构建稳定、安全、自主可控的苗种和饲料供应链,才能让三文鱼价格降下来。”目前,青海大学已开发出国产高效高品质饲料,使养殖饲料成本较国外商业饲料降低21%,为冷水鱼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青海三文鱼的故事,是科技创新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典范。它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高品质的食材,更为水产养殖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的日益完善,青海三文鱼必将在全球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