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西藏6.8级地震后,这些地震应急避险知识需掌握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11:5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西藏6.8级地震后,这些地震应急避险知识需掌握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随后又发生了多次余震。地震发生后,当地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全力开展救援工作。目前,灾区已转向过渡期安置阶段,大量物资已分发到安置点,受灾群众陆续入住活动板房。

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往往来得突然且猛烈。在地震发生时,家庭成员能否采取正确的避险措施,直接关系到生命安全。因此,掌握地震应急避险知识,做好充分准备,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至关重要。

01

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险措施

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是首要原则。在地震初期,人们通常会有十几秒到几十秒的反应时间,这段时间内需要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

冷静判断地震性质

地震发生时,首先要判断地震的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是左右摇摆;而远震则以左右摇摆为主。这一判断有助于选择合适的避险方式。

就近选择安全避震空间

如果感觉晃动较轻,说明震源较远,此时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旁边即可。如果震感强烈,应立即寻找安全的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包括承重墙墙根、墙角以及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这些地方在建筑物倒塌时容易形成三角空间,可以提供一定的生存空间。而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和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以及玻璃和大窗户旁,则是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

做好自我保护

选择好躲避处后,应立即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正确的姿势是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特殊场所的避震方法

  • 学校:在教室内的学生应迅速躲在各自结实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带领下有组织地疏散。在操场或室外的学生,可原地不动蹲下,注意保护头部,不要乱跑、乱挤。

  • 公共场所: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时,要沉着冷静,特别是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要乱挤乱拥,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

  • 户外:在户外遇到地震时,应就地选择开阔地,趴下或蹲下避震;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要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如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下。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避开其他危险场所,如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砖瓦及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02

地震应急物资准备

地震发生时,家庭应急物资是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基础。一个完善的家庭应急箱应包括以下物品:

食品和饮用水

  • 罐头食品:如肉类、鱼类、蔬菜等,不易变质,易于保存。
  • 压缩饼干:提供高能量,便于携带。
  • 矿泉水:必不可少的饮用水源。每人至少准备一天的食品和饮用水。

医疗用品

  • 创可贴:用于处理小伤口。
  • 消毒药水:预防感染。
  • 绷带、体温计:应对突发伤病。
  • 个人特殊医疗用品:如婴儿配方奶、常用药物等。

其他必需品

  • 手电筒:用于照明。
  • 火柴、蜡烛:提供光源。
  • 收音机:获取外界信息。
  • 干电池:为电子设备供电。
  • 备用衣物:保持体温。
  • 卫生用品:保持个人卫生。

所有物资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新,防止过期或失效,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得到有效使用。

03

地震后的自救互救知识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

震后自救

  • 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
  • 避开危险物: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
  • 扩大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 保存体力: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
  •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震后互救

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窒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 注意倾听:被困者的呼喊、呻吟或敲击声,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先确定被困者的位置,特别是头部的位置,再开挖抢救,以避免抢救时造成不应有的损伤。
  • 先易后难:先抢救容易获救的被困者,如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
  • 科学施救:在挖掘时,要注意保护被困者的眼睛,使其避免强光的刺激。不要用利器刨挖,避免二次伤害。当被困者被救出时,应将其眼睛蒙住,避免强光刺激。

地震无情,但通过掌握正确的应急避险知识和技能,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做好充分准备,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为生命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