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急救指南:催吐还是洗胃?
食物中毒急救指南:催吐还是洗胃?
食物中毒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了解急救措施至关重要。近期,多地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在急救过程中,催吐和洗胃是两种常用的方法。催吐适用于意识清醒且没有呕吐的患者,而洗胃则是在医院内进行的专业操作。掌握这些急救技巧,关键时刻能救命。
什么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含有生物性或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或亚急性疾病。它具有发病急、潜伏期短、来势凶猛等特点,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急救措施:催吐还是洗胃?
催吐
催吐是食物中毒早期最常用的自救方法,适用于意识清醒且没有呕吐的患者。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物理催吐:用手指、筷子或鹅毛等刺激咽喉部,引发呕吐反射。
药物催吐:立即取食盐20克加开水200毫升溶化,冷却后一次喝下,如果不吐,可多喝几次,迅速促进呕吐。亦可用鲜生姜100克捣碎取汁用200毫升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荤食品,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使迅速呕吐。
注意事项:
- 催吐必须在中毒后1-2小时内进行,超过这个时间,毒物已被吸收,催吐效果不佳。
- 对于昏迷、惊厥、吞食腐蚀剂或石油制品的患者,不能进行催吐,以免造成窒息或进一步损伤。
- 催吐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气道,防止呕吐物误吸入肺。
洗胃
洗胃是在医院内进行的专业操作,适用于中毒较重或中毒时间较长的患者。洗胃的目的是清除胃内残留的有毒物质,减少毒素的吸收。具体步骤包括:
- 插入胃管:通过鼻腔或口腔插入胃管至胃部。
- 注入洗胃液:常用洗胃液有温水、生理盐水、活性炭混悬液等,根据中毒类型选择合适的洗胃液。
- 抽吸胃内容物:反复注入和抽吸,直到抽出的液体澄清无味。
家庭处理建议
在等待就医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家庭处理: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食物中毒常导致呕吐和腹泻,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应鼓励患者少量多次地饮用清水、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必要时可口服补液盐。
注意休息:让患者充分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清淡饮食:症状缓解后,逐渐恢复进食,先从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开始,如米粥、面条等。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如有恶化立即就医。
何时需要就医?
虽然轻度食物中毒可以通过家庭处理缓解,但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
- 剧烈呕吐、腹泻不止,无法进食或饮水
- 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少尿、眼窝凹陷等
- 高热不退,体温持续在38.5℃以上
- 神志不清、抽搐、昏迷等严重症状
- 中毒症状持续加重,超过48小时未见好转
预防胜于治疗
最后,提醒大家注意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
- 保持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
- 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和加工
- 食物要彻底加热煮熟
- 检查食品保质期,不购买或食用过期食品
-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远离“三无”产品
掌握这些急救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同时,也要时刻警惕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