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宴到国际:横山羊肉品牌升级瞄准百亿目标
从国宴到国际:横山羊肉品牌升级瞄准百亿目标
10月25日,一场备受瞩目的品牌升级发布会在西安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主角正是享有盛誉的陕北横山羊肉。这场发布会不仅是一次品牌战略的升级,更是一次对陕北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肉中人参”的美誉
横山羊肉为何能成为“陕北白绒山羊产业全产业链”示范区的核心?这要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品种优势说起。横山区位于陕蒙交界,土地广阔,水资源丰富,天然草地类型多样,饲草资源充足。这里盛产地椒、碱韭、沙葱、香艾等上百种香草及中草药,为横山羊肉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来源,使得横山羊肉具有肉质鲜嫩、肥瘦相间、无膻味且香味浓郁等特点。
更值得一提的是,横山羊肉的营养价值极高,蛋白质含量高达19.3%以上,脂肪含量低至9.5%以下,富含钙、镁、维生素A、B1.B2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具有补肾健脾等多种养生功能,被誉为“肉中人参”。2010年,横山羊肉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3年更是登上中国—中亚峰会国宴菜单,飘香国际。
从“卖产品”到“卖品牌”
“横山羊好,好在品种优良。横山羊好,好在肉质鲜美。横山羊好,好在绒毛是宝。横山羊好,好在益民富民。”发布会上,横山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贺建湘的推介词道出了横山羊肉的品牌自信。
此次品牌升级战略的发布,标志着横山羊肉从“卖产品”向“卖品牌”的转变。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横山羊肉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横山区羊产业协会发布了《榆林市横山区陕北白绒山羊8项系列团体标准》,5家企业获得品牌授权。中国烹饪协会还授予横山区“山羊肉美食地标城市”称号。
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品牌升级的背后,是横山羊肉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横山区已形成集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建立了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溯源体系,确保羊产品质量安全。同时,横山区还联合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聘请多位专家学者担任技术顾问,为羊子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2023年全区羊子饲养量达到291.31万只,全区养殖户2.2万户,人均年收入达4.67万元,羊产业全产业链实现产值38.04亿元。计划到2025年,羊子饲养量稳定在300万只,羊肉产量2.5万吨,羊绒毛产量1580吨,全产业链实现产值50亿元;到2035年,全产业链产值力争突破100亿元。
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
横山羊肉的雄心不止于此。陕西省贸促会会长贾正兰在致辞中提出,要通过举办国际展览会议等方式,推动横山羊肉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延伸拓展。目前,横山羊肉已成功注册“紫云横山”商标,获批欧盟、英国、俄罗斯涉外商标,羊肉产业品牌价值显著提升。
“打造一个品牌,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横山羊肉的品牌升级,不仅是陕北美食文化的一张新名片,更是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随着品牌战略的深入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横山羊肉将成为中国山羊肉的代名词,为世界带来更多美味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