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发汗过度致自汗,名中医三诊治愈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25:1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发汗过度致自汗,名中医三诊治愈

李惠林,广东省名中医,深圳市中医院中医内分泌科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省市级重点专科——深圳市中医院内分泌病科学科带头人。擅长治疗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刘某,女,47岁,2020年5月9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3月前患者外感伤寒期间发汗过多,外感愈后仍出现汗出反复,汗出以胸背部及头部为主,伴心慌胸闷,夜间尤甚。曾于当地医院就诊,口服中药治疗(具体不详),汗出无明显好转。

首诊证候

症见:患者神清,精神疲倦,畏寒,汗出,胸背部及头部为主,伴心慌胸闷,夜间尤甚。自觉双下肢发凉。平素胃纳一般,眠差,夜间易醒,二便调。舌淡暗,正中有裂痕,苔白,脉细。

月经史:末次月经为2020年5月2日,平素月经规律。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自汗病(脾肾阳虚,营卫不和)。

治法:温阳益肾,调和营卫。

处方:肾气丸加减。

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温服。嘱患者适当运动,汗出后及时更换衣物,饮暖水,保持心情舒畅。

随诊过程

二诊:2020年5月17日

患者诉服药后多汗改善不明显,汗后仍胸闷烦躁,常叹气,畏寒稍好转,二便正常。舌淡暗,正中有裂痕,苔白,脉细。

处方: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7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温服。

三诊:2020年5月25日

患者诉服药后汗出及睡眠情况改善,仍稍许畏寒。效不更方,在二诊方基础加减再服14剂,汗出改善,后因患者回乡不方便复诊。

处方:改用桂枝加附子汤善后:

电话随访,患者服药14剂后诸症豁然。

按语

本病案患者初诊因外感发汗过多,损及阳气,阳虚不固肌表,加之患者年过五十,平素劳累,肾气易亏虚,营卫不和,发为本病。故以肾气丸加减以治其本。二诊时患者服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较为焦虑,考虑患者体虚不受补,阴阳不和,急则治其标,以和解少阳、开阖阴阳之枢纽为主,改用柴胡加龙骨加牡蛎汤加减。患者大便正常,故去大黄,配以益气培元之药,标本兼治,平衡阴阳。汗出症状好转后,因汗多易伤阳气,需固其本,以桂枝加附子汤调养。《伤寒杂病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汗病多伤及心肾,故疾病后期当顾护心肾。桂枝加附子汤可温补心肾,缓升阳气,平和阴阳。

李惠林教授点评:汗多必参合舌脉及病因综合分析,伤寒太阳桂枝证有自汗出,阳明白虎证有大汗出,大承气证日晡潮热,手足汗出,少阳病有头汗出,温病之汗,必分在卫在气,内伤杂病有自汗、盗汗之异。总之,汗有虚实之分,外感之汗当祛邪,内伤之汗当补当敛,虚实夹杂,应权衡施治。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深圳市中医院,医学指导:李惠林 主任中医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