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亿到9亿: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
从4亿到9亿: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
“我们希望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将中等收入群体由目前的4亿人增长到8到9亿。”这是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首席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新浪财经2024年会上提出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关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关系到数亿中国人的生活福祉。
一个关乎5亿人的宏伟目标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2021年的数据,中国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人数约为5.4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39.1%。如果将范围扩大到月收入2000元以下,这一数字更是高达9.64亿,占总人口约68.5%。这意味着,要实现中等收入群体从4亿人增长到9亿人的目标,需要让目前5亿左右的低收入人群跨入中等收入行列。
政策发力:宏观调控与制度改革双管齐下
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政策方向:
-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
- 大力提振消费: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
同时,深层次的制度改革也在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是其中的重要一环。2023年,全国350个县(市、区、旗)共试点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719宗,成交金额达185.2亿元。这一改革不仅激活了农村土地资源,更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破解难题:提升公共服务是关键
刘世锦指出,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在于提升以农民工为主的中低收入阶层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具体来说,就是要在保障性住房、养老、社保等方面下功夫。
以住房为例,当前中国住房供求关系已经由过去的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问题。一方面,部分城市存在大量滞销住房;另一方面,许多进城务工人员却面临居住条件差、住房成本高的困境。对此,刘世锦建议,政府可以收购滞销住房转为保障性住房,或租或售向新市民提供。
在养老和社保方面,刘世锦建议探索将较大规模的国有金融资本划拨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据统计,2023年国有资本权益达102万亿,国有金融资本权益30.6万亿。如果能将其中一部分用于提升养老保险水平,将对扩大消费产生显著效果。
未来展望:构建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格局
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目标,不仅是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更是为了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正如刘世锦所强调的,要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和出口驱动切实转向由创新和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来驱动。这是一场深刻的经济转型,也是一场广泛的社会变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正以坚定的决心和务实的行动,朝着这一目标稳步前行。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革,一个拥有庞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现代化中国,必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