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西岭雪山天台山:生态修复带动旅游发展,年创收超亿元
成都西岭雪山天台山:生态修复带动旅游发展,年创收超亿元
在成都西边的大邑县,一道壮观的瀑布从150余米高的悬崖上飞流直下,发出隆隆的响声。这道名为“小飞水”的瀑布曾因小水电站的建设而消失数十年,如今却重现人间,成为西岭雪山生态保护的生动注脚。
“千年飞瀑”的重生
上个世纪,为了满足经济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大邑县相继建设了春坪电站、小飞水联办三级电站、水柴溪电站等小水电站。这些水电站梯级引水发电后,河道水流逐渐减少,以至于西岭雪山的大飞水、小飞水瀑布等“千年飞瀑”景致逐渐消失不见。
2020年,大邑县委县政府成立了西岭雪山生态保护修复领导小组,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2021年,大邑县结合省市政策要求,全面关停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18座小水电站。随着电站的拆除,消失数十年的大飞水、小飞水、水柴溪等“千年飞瀑”胜景重现西岭雪山。
生态修复的“后半篇文章”
小水电关停并非“一关了之”,生态修复的后半篇文章同样重要。西岭镇以云华村、飞水村为试点,建立了生态环境共建共管委员会,集合了政府、村社、村民、公益组织和学研企业的共同力量。
通过设置生态公益岗位,云华村成立了生态巡护和自然教育志愿服务队,逐步将原住居民转化为生态保护和自然教育的重要力量。随着瀑布“出圈”,当地旅游经济被激活,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据统计,由小飞水瀑布每年创造的集体经济收入已超过100万元,为当地提供了200余个就业机会,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天台山的“萤火森林”
距离成都市区110公里的天台山,近年来也上演了一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故事。每到夏夜,天台山的树林里、草丛中就会闪烁起点点萤火,汇聚成一片“萤光星海”。
萤火虫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很高,近年来,天台山景区生态得到系统性恢复,森林覆盖率近95%,再加上温和的气候和充沛的雨量,极大地满足了萤火虫的存活条件,吸引了大量萤火虫繁衍生息。天台山景区萤火虫占全国萤火虫种类的15%左右,还有很多珍稀种类以及近年发现的新品种。
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2023年,天台山景区创立全国首个“萤火森林”生态旅游品牌,大力实施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促进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高效转换。仅在2023年的夏季,天台山就接待了逾13.21万人次的游客,单日接待人数更是突破了1.2万人,直接拉动消费约1.3亿元,带动景区周边2000余人就业。
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双赢
西岭雪山和天台山的生态保护故事,是成都周边自然美景中生态价值转化的生动实践。通过科学的生态保护措施,不仅恢复了自然景观,更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双赢。
如今,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度假区已跻身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行列,成为成都的又一张生态旅游名片。而天台山景区也在全力推进5A景区创建工作,努力打造集自然科普研学体验、生态观光、山地运动、红色旅游为一体的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
成都周边的这些自然美景,不仅是城市居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它们向世人展示了,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能创造出既美丽又富饶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