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姑苏纪事:追寻历史长河中变迁的“重元寺”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59:3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姑苏纪事:追寻历史长河中变迁的“重元寺”

在苏州阳澄湖畔,有一座历经千年沧桑的佛教圣地——重元寺。它不仅是当地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千年古刹,探寻它从南朝梁武帝时期至今的沧桑变迁。




重元寺的历史起源存在两种观点:

历史起源一

关于重元寺广为熟知的传统观点认为,重元寺即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的重玄寺。此后一千多年,几经易名,清代,因避康熙帝玄烨之讳,易“玄”为“元”,名为重元寺。后就一直沿用,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苏州年鉴(1990)》《平江区志》《苏州诱惑》等书均支持此说法。

重玄寺由南朝时期的官员陆僧瓒舍弃自家宅院改建而成,并由梁武帝赐名“大梁广德重玄寺”。到了北宋初期,寺庙更名为承天寺,意为“承天启运”“受命于天”。

《吴郡图经续记》载:

承天寺在长洲县西北二里,故传是梁时陆僧瓒故宅,因睹祥云重重所覆,请舍宅为重云寺,中误书为「重玄」,遂名之。

北宋末期,又因朝廷禁止寺观桥梁以“天、圣、皇、王”等字命名,再次改名为能仁寺。

《吴郡志》载:

能仁禅寺,在长洲县西北二里,即梁重元寺,入国朝为承天寺。

元代改称承天能仁寺,元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据承天能仁寺为行宫,两旁兴建东西行宫。明代重元寺重新恢复为寺,至万历年间(1573-1619),成为苏州城里最大的寺院之一。据《苏州市志》记载,民国时期因长期战乱寺庙破败不堪,直至1958年正式拆除,后改建为花线厂。

△乾隆《苏州府志》苏州府城图——承天寺

历史起源二

关于重元寺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重元寺为唐朝时期在阳澄湖南岸、夷陵山以南的寺庙,与城内之“重玄寺”“承天寺”并无关系,该寺始建年代无考。《苏州市志(1986-2005)》《苏州工业园区志(1994-2005)》《唯亭街道志》等志书均支持此说法。

《元和唯亭志》载:

重元禅寺,在唯亭山麓。自唐有之,建始无考,相传唐时为吴中一巨刹。今遗迹俱湮,惟寺前石幢一躯,犹唐时建。

据《苏州工业园区志(1994-2005)》记载,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一名叫男师贞的人在已被废弃的重元寺土地上竖立石幢1座。石幢“周约二围,高丈余,四面皆镌佛经语,字法浑成,在颜柳之间”。经文后面的空白处刻有男师贞和他的族人的名字。“今遗迹俱湮,惟寺前石幢一躯,犹唐时建。”该遗址解放后还存在,20世纪70年代被毁,石幢被砸碎。

重建重元寺

不论重元寺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何演变,始于何时初建,其最终于2003年11月,江苏省政府批准另址重建。2005年12月,举行奠基仪式,规划在约0.2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傍水建设观音阁、佛寺群落、佛教文化公园区和商业区,建设期两年。建成后于2007年11月17日开光。

重建后的重元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阳澄半岛莲花路,即阳澄湖南岸。其充分利用了自然环境的优势依山傍水而建,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等,其中观音阁内的观音菩萨像高达33米,重达88吨,是中国室内最高、最重的观音像之一。大雄宝殿建筑面积达2100平方米,内部有着高达数十米的释迦牟尼佛像,令人肃然起敬。此外,寺内的钟鼓楼、藏经楼等建筑同样值得一看。

翻阅苏州各类方志,我们可以看到关于重元寺详尽的描述,从建筑格局到庙会习俗,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古人的智慧与虔诚。而今,当我们漫步在这片充满历史文化意蕴的土地上,那些雕刻精美的石碑、历经沧桑的殿堂,都在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