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头到1万只:麋鹿重返中国记
从18头到1万只:麋鹿重返中国记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居住着一种独特的动物,它的头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四不像”。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国宝一一麋鹿。早在3000多年前,麋鹿就已经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繁衍生息。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居住着一种独特的动物,它的头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四不像”。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国宝一一麋鹿。早在3000多年前,麋鹿就已经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繁衍生息。
1894年,永定河洪水泛滥。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南海子变成硝烟弥漫的战场。天灾和人祸,令麋鹿在中国绝迹。
然而,麋鹿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世界上最后18头麋鹿是怎样存活下来的?
麋鹿曾经被困的牢笼,最后为什么成了它们的希望之所?
为什么说麋鹿回家与中国的强盛息息相关?
……
《麋鹿回家》将一一为你解答。
图书简介
《麋鹿回家》
主编: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
编绘:洋洋兔
定价:78.00元
适读年龄:6-9岁
出版时间:2024年3月
出版单位:明天出版社
《麋鹿回家》就是一本小切口、大视野的图画书,它以我国特有物种——麋鹿的种族兴亡史为主线,以绘本的形式讲述了麋鹿这种动物在清朝被八国联军抢掠,进而在我国灭绝,在改革开放后又重新回国生根,在新时代十年繁衍兴旺的故事。作品视野独特,气势恢宏,故事感人。
家国兴盛 鹿角熠熠
麋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200多万年前。作为中国特有的物种,它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成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在古代文献中,我们可以找到关于麋鹿的记载和描绘,它不仅是自然的奇迹,更是文化的传承。
由于气候变化与人为狩猎等原因,麋鹿的数量逐渐减少。至清朝末期,永定河的洪水和八国联军的侵略,使麋鹿在我国本土彻底消失,这也成为我们国家一段沉痛的历史。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取得生态文明建设巨大成就。在国家、科研机构、动物保护着的共同努力下,那些流落异乡的麇鹿终于在故土繁衍生息,兴旺发达。
如今,全国已经建立了90多个麇鹿迁地保护种群,麋鹿总数超过1万只。其中,野生麋鹿数量超过5000只。从种群复壮到迁地保护,再到野化放归形成自然种群,麋鹿保护已经实现了“三步走”战略。这一伟大的成就不仅展现了中国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决心和能力,更为全球物种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麋鹿回家》在向小读者传播麋鹿种群动物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展示了麋鹿曾徘徊在灭绝边缘的凄凉经历和回归故土的艰难曲折,让小读者深刻感悟种族的存亡与国家的兴衰密不可分。作品将麋鹿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彰显了中华民族从落后挨打到走上复兴之路的伟大民族复兴精神,折射出中华民族的自力更生、生生不息、艰苦奋斗的中国精神,增强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归属感、荣誉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介绍
主编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
又名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简称麋鹿苑。主要从事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的保护研究,麋鹿栖息地湿地生态建设研究,麋鹿栖息地保护种群建设研究,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
编绘 洋洋兔文化
原创青少年科普品牌。作品多次入选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公司连续四年被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多部作品被科技部评为全国优秀科普作品。百余部原创作品输出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科学家给小读者的一封信
向右滑动
媒体推荐
国家兴 麋鹿兴
明天出版社
今天读明天童书 明天圆今天梦想
山东出版集团
传播文化
传承文明
资政育人
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