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固酮升高引发高血压,这些症状要警惕!
醛固酮升高引发高血压,这些症状要警惕!
“医生,我最近总是感觉头晕乏力,血压也一直降不下来,是不是高血压又犯了?”50多岁的张先生来到医院就诊。他告诉医生,自己最近几个月一直感觉身体不适,血压也比之前更高了,即使服用了降压药也没有明显好转。
经过详细检查,医生发现张先生的血压高达160/100mmHg,同时伴有低血钾症状。进一步检测发现,他的醛固酮水平异常升高,最终被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
什么是醛固酮?
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重要激素,主要作用是调节体内钠、钾平衡和水分代谢。它通过控制血液中钠和钾的浓度,帮助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正常情况下,当我们体内的钠离子减少时,肾上腺就会分泌醛固酮,促进肾脏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同时排出钾离子,以保持电解质平衡。
醛固酮升高为什么会引起高血压?
当醛固酮分泌过多时,会导致过多的钠离子被重吸收回血液,同时促进钾离子的排出。钠离子的重吸收会增加血容量,导致血压升高。此外,醛固酮还可能通过收缩血管进一步加剧高血压。这种由醛固酮升高引起的高血压,通常被称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如何诊断醛固酮升高引起的高血压?
诊断的关键是检测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肾素是一种由肾脏分泌的酶,能够调节血压。在正常情况下,当血压下降时,肾素分泌会增加,进而促进醛固酮的分泌。但在原醛症患者中,由于肾上腺自主分泌过多醛固酮,肾素的分泌反而受到抑制,导致ARR比值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ARR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饮食、药物等,因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测。如果ARR比值升高,医生可能会进一步安排确诊试验,如生理盐水试验、卡托普利试验等,以明确诊断。
醛固酮升高引发的高血压如何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两种:
手术治疗:对于由肾上腺肿瘤引起的原醛症,可以通过腹腔镜手术切除病变组织。这种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能有效治愈疾病。
药物治疗:对于不适合手术或由双侧肾上腺病变引起的患者,可以使用螺内酯等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这些药物可以阻断醛固酮的作用,帮助控制血压。
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虽然危害较大,但通过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如果不及时治疗,长期的高血压和电解质紊乱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血管和肾脏损害。因此,如果发现血压持续升高,尤其是伴有低血钾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高血压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来,高血压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如果发现血压升高,不要掉以轻心,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对症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