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固酮升高,心血管风险激增!
醛固酮升高,心血管风险激增!
近日,心血管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研究发现,PA使冠心病风险增加7%,心力衰竭风险增加10%,卒中风险更是升高13%。这一发现再次敲响了警钟:醛固酮升高,心血管健康正面临严重威胁!
醛固酮是一种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主要负责调节体内钠、钾平衡和水分代谢。当醛固酮水平异常升高时,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
醛固酮升高的“罪行”
- 高血压的“帮凶”
醛固酮升高会促进肾脏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同时排出钾离子,导致血容量增加。这就像在血管里注入了更多“燃料”,使得血压持续升高。研究显示,约5%-10%的高血压患者是由醛固酮过多引起的。
- 心血管的“隐形杀手”
长期高血压只是问题的开始。醛固酮过多还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进程。心脏为了对抗高血压,会逐渐肥厚,最终可能导致心力衰竭。此外,醛固酮还可能通过炎症和氧化应激途径,进一步加剧心血管损伤。
- 肾脏的“破坏者”
醛固酮升高不仅影响心血管,还会导致肾脏排钾增多,引起低钾血症。长期低钾血症可损害肾脏功能,出现夜尿增多、蛋白尿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肾衰竭。
- 代谢紊乱的“推手”
研究发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等代谢紊乱,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这种全身性的代谢紊乱,进一步加剧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警惕这些危险信号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
- 持续性高血压,使用多种降压药仍难以控制
- 血压波动大,时而飙升至危险水平
- 夜尿增多、四肢无力、口渴多饮
-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钾血症,表现为肌肉无力、麻痹
值得注意的是,约9%-37%的原醛症患者并无明显低钾血症表现,这使得该病容易被忽视。因此,以下高危人群应特别警惕:
- 持续性高血压(>150/100 mmHg)者
- 使用3种以上降压药仍无法控制血压者
- 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
- 有早发性高血压或脑卒中家族史者
及早筛查是关键
幸运的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可防可控的。及早发现并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筛查方法
- 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是首选筛查指标。该比值升高提示可能存在原醛症。
- 确诊试验包括生理盐水试验、卡托普利试验等。
- 分型诊断需通过肾上腺CT、双侧肾上腺静脉采血等确定病变性质。
- 治疗方案
- 手术治疗:对于单侧肾上腺病变,如醛固酮瘤,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可使大部分患者血压恢复正常。
- 药物治疗:对于双侧肾上腺病变或不能手术的患者,可采用螺内酯、依普利酮等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
- 定期监测
无论是手术还是药物治疗,患者都需要定期监测血压、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心血管健康关乎生命安全,不容忽视。如果您属于高危人群或有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检查。记住,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关键。不要让醛固酮升高成为心血管健康的“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