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玉佩:穿越千年的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31:0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玉佩:穿越千年的文化传承

中国玉佩:穿越千年的文化传承

玉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内涵。从新石器时代至今,玉佩的形制、工艺和文化内涵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无论是在古代文人的诗词歌赋中,还是在现代收藏界和时尚界,中国玉佩都备受推崇,展现了其永恒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01

玉佩的历史发展脉络

从史前兴隆洼文化时期出土的玉玦、玉斧、玉锛等玉器看(内蒙古及东北地区),中国玉器的发展已延续了八千多年。这八千多年的发展进程大致可分为孕育期、成长期、演变期、发展期、兴盛期、鼎盛期等六个阶段。

新石器时代:孕育期

中国玉器发展进程中的第一次高潮以北方红山文化(东北西南部)和南方良渚文化(太湖流域)为代表。据现有考古发掘证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出现了玉器的萌芽,起始于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地区西南部,分布范围包括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是华夏文明最早的遗迹之一。红山文化已出土玉器近百件,多为动物造型装饰品,如C形玉雕龙、玉猪龙、玉龟、马蹄形管状玉器等。其时玉器都有“通灵之意”,即原始宗教中沟通天地的通神之器。红山文化玉器雕琢方法多为圆雕,造型浑厚、凝重,既概括洗炼又富有神韵,造型生动、拙朴、豪放,丝毫没有拘谨、呆板之气。其中出土自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大型碧玉C型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

距今五千多年前,出现了以玉器闻名于世的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该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和玉钺等。良渚遗址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遗址,是人类早期文化遗址之一。良渚人一方面将玉器作为礼器,用于各种礼仪制度,拥有大量精美玉器就象征着至高权力。良渚文化的许多玉器雕琢有神人兽面纹图案。如果以原始宗教与艺术的眼光来看,神人兽面纹的含义或许是这样一幅图画:圆眼宽鼻的神人(或巫)骑上张开獠牙的猛兽,上天周游,贯通天地,与神灵往来,以通达天机。另一方面,良渚人也将其作为通天的法器,用来沟通天地,祭祀神祇或祖先。良渚文化时期,氏族社会已逐渐解体,出现贫富分化,产生了集宗教与政治权力于一身的特权阶级—巫。成书于战国至汉代、主要记载吴越地方史的《越绝书》说:“夫玉亦神物也。”

长达六千多年孕育的玉器,是在精气、神灵、巫术等原始宗教气氛笼罩下成长的,先民以玉为“神物”,视玉为山川之精灵,崇玉、祭玉的观念与活动业已形成,且多带有神秘色彩。在艺术上除模仿生产工具造型之外,主观理念的影响甚强,以夸张、示意的手法碾磨了大量为巩固神权和世俗统治的玉器,形成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第一个高峰。

夏商西周:成长期

围绕中原的山东龙山玉文化、陶寺玉文化、陕西龙山玉文化、石家河玉文化以及齐家玉文化,为中华文明的诞生铺下了一块奠基石,中国历史进入青铜时代之后,古玉文化亦进入了一个成长时期。夏、商至西周约千余年(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此一时期玉器的艺术手法为象征主义,夸张双眼以突出其神采,动态或立或跪均合程式,形成了统一的时代风格。玉材仍取之各地,同时和阗玉增多,事实上和阗玉已成为“王室玉”主要玉材。

商周两代的玉器,大都是王者的象征,有等级化和礼仪化的特点。殷墟(今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的755件玉器是商代玉器的典型代表,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用具、装饰品、艺术品以及杂器等七类,包括腰佩宽柄器玉人、方头玉蟠龙、玉凤、玉簋等具有明显殷商风格的玉器,还有带有良渚文化特征的玉璧、玉琮,带有红山文化特征的玉龙、玉玦。妇好是商王武丁众多妻子中的一位,生前多次率军出征,讨伐不服从殷商的方国,同时也是一名祭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可见妇好在祭祀和征战的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玉器。

周朝继承商朝对玉的崇拜。周武王灭商时,俘获的战利品中有数以万计的玉器。同时,殷商的一些技艺精湛的玉工也被俘虏,为周朝贵族制作玉器。《周礼》载,周朝设置了掌管各种手工业生产的部门,称“百工”,百工之下有专门从事玉器生产的“玉人”。周代是中国古代礼制最兴盛的时期,在礼制中有一套用玉的规定,玉器形制不同,用途各异,名称繁多,如《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珪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这六种玉器合称为“六瑞”,是中国古典玉器的核心部分。周朝等级制度森严,不同等级的人,所使用的玉器等级也不同。《周礼》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夏、商、周三代玉器虽然都受到象征主义的控制,但还是各有不同。夏代出土的最精的一件玉器为柄形器,有浓郁的石家河文化玉器的影响。商代“王室玉”发现较多,其平面器采用对称规律,朴茂凝重,肖生玉多取正面,(肖生玉一般泛指动物性玉雕,而非仅指十二生肖玉,表现手法从反映动物的特性、习性,到动物的整体刻画,以及赋予其吉祥寓意。)以“臣字眼”为特征,细部多用双勾云雷纹以突出其装饰性趣味。西周玉器受“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社会思潮影响,玉佩非常发达。玉佩以玉璜(圆弧形玉器)为主,所用之玉多为片状小件,用粗细两种阴线对衬的手法装饰图案,给人以清新、简洁的艺术感受。

春秋战国:演变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至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共历549年,史家称为春秋战国,也就是东周时期。此时王室式微、群雄峰起,诸侯争霸,战火频仍,各诸侯国处于经济、政治、文化大发展的时代。铁器也正出现于此时,并很快普及到各地,用铁制造兵器和工具。不久,铁也用在铊机上,以铁铊换下青铜铊,提高了碾玉的效率。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玉器发生变化,以小件为主,装饰细密化,多作隐起处理,艺术手法仍是象征主义。如玉人头饰,高3.8厘米,宽2.5 厘米,最厚1.8厘米,出土于河南光山宝相寺春秋早期黄君孟墓,头戴垂角帽,大圆眼珠,大鼻头,口张微笑,耳戴环,颈甚长,比例准确,面相自然,笑容可掬,富有人情味,跟严肃的妇好墓出土人像相比,与现实生活贴近了重要的一大步。从目前发掘的文物来看,这一时期的玉器集中出土于中原、关中和江淮一带。中原玉器在春秋早期与西周风格相近,到了春秋中晚期后玉器纹饰由简变繁,双沟和隐起的涡纹大量流行。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尤其晚期,玉器在艺术上发生重要变化,玉器装饰上出现了现实主义的萌芽。如果将中国古玉划分为工艺美术和造型艺术两大阶段,其起点是春秋战国,其分水岭是秦汉。战国时期以璧、璜、环为主体的组佩最为常见。关中的秦玉多为礼器,纹饰华丽,器形规整,富有云雷纹的特征。江淮的楚玉大多是饰物,造型优美,雕琢精良,风格自成一家。

秦汉六朝:发展期

萌芽于战国玉器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至秦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玉器工艺精湛,造型优美,纹饰繁复,达到了中国玉器制作的高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玉器的制作和使用更加规范化,成为帝王和贵族身份的象征。汉代玉器在继承秦代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玉器的实用性和装饰性,出现了许多精美的玉器,如玉衣、玉璧、玉琮等。同时,汉代玉器的制作工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透雕、浮雕等技法的运用,使得玉器的造型更加生动逼真。

02

玉佩的文化内涵

玉佩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寄托。古人相信,玉具有吸纳天地精华、凝聚正气的作用。佩戴者假如品行端正,其身上的玉会充满正能量,守护其平安;反之若佩戴者心性不善,玉则可能吸收其负面气息,反而带来祸患。古人常常将玉佩赠予亲人、朋友,以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深厚的情谊。玉佩的图案和雕刻也具有深刻的寓意,如龙凤呈祥、福禄寿喜、吉祥如意等,这些图案不仅展现了古人的艺术创造力,也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03

玉佩的现代传承与创新

在现代社会中,玉佩的传统习俗逐渐被淡忘,但仍有许多人坚持这一传统。同时,人们也在尝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美丽的宝石。例如,在特殊场合或节日庆典中,佩戴者可暂时将玉佩借给亲朋好友佩戴,以表达祝福和关爱。在分享玉佩时,佩戴者应留意以下几点:要确信对方熟悉玉佩的关键性,并尊重其私密性;要告知对方正确的佩戴和保养方法以保障玉佩的安全;要在适当的时间内收回玉佩,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通过此类形式,佩戴者能够在保持玉佩私密性的同时与他人分享其带来的好运和正能量。

04

玉佩的收藏价值

古代玉佩的价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玉佩的材质是决定价格的关键因素。古代玉佩所用玉石的品质、色泽、纹理等都会影响其价值。一般而言质地细腻、色泽鲜艳的玉佩价格较高。古代玉佩的价格因时代、地域、工艺等因素而异。在汉代,普通玉佩的价格约为数十贯钱,而高品质的玉佩价格则可达数百贯甚至上千贯。到了唐代,玉佩价格有所上涨,普通玉佩价格在百贯左右,高品质的玉佩价格则可达数千贯。

古代玉佩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价值:玉佩在古代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佩戴者往往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同时玉佩寓意吉祥,具有避邪、保平安的作用。
  2. 工艺价值:古代玉佩的制作工艺精湛雕刻技艺高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 收藏价值:古代玉佩存世量稀少,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古代玉佩在当今市场上具有较高的价值。一方面古代玉佩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是研究古代社会的必不可少实物资料;另一方面古代玉佩的工艺价值使其在艺术品市场上备受关注。 古代玉佩在当今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玉佩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的饰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管现代社会中玉佩的传统习俗逐渐淡化,但我们仍应尊重和传承这一文化。通过正确的佩戴和保养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玉佩,使其发挥更大的功效。同时我们也可以尝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实施创新,让更多的人熟悉和喜爱这一美丽的宝石。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特殊场合,佩戴玉佩都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它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气质和品位,还能为我们带来好运和正能量。 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传承并发扬玉文化让它继续闪耀在未来的岁月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