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黄酮抑制乙肝病毒新机制:阻断病毒进入与抗氧化
类黄酮抑制乙肝病毒新机制:阻断病毒进入与抗氧化
随着传统抗病毒治疗方案对乙肝的局限性日益凸显,类黄酮作为一种天然化合物,因其在抑制乙肝病毒方面的潜力而受到关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类黄酮的类型、来源及其在抗乙肝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类黄酮化合物的类型和来源
类黄酮是多种多酚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性食品中,可分为几个不同的亚类,包括黄酮、黄酮醇、黄烷酮、异黄酮、花青素和查耳酮。柑橘类水果,特别是橙子和葡萄柚,是黄烷酮的丰富来源。柚皮素和橙皮素是黄烷酮的一周,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特性。
花青素是水溶性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使许多水果和蔬菜呈现鲜艳的红色、蓝色和紫色。浆果、红葡萄和红甘蓝中含有富含花青素。黄酮是另一种类黄酮亚类,通常存在于菠菜等绿叶蔬菜以及欧芹和芹菜等香料中,具有潜在的抗炎和抗癌特性。
类黄酮治疗乙肝的作用机制
类黄酮表现出多种抗病毒机制(图1),这有助于其对抗乙肝病毒的潜力。关键机制之一包括抑制病毒进入。
图1 类黄酮化合物的多种抗病毒机制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和原花青素分别通过干扰病毒的内吞作用和细胞融合来抑制HBV感染,通过阻断病毒与特定细胞表面受体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的附着,阻止病毒进入,从而减少HBV抗原和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DNA)。
EGCG是研究最多的黄酮类化合物之一,EGCG在不同的病毒复制状态下抑制HBV感染,包括进入、DNA合成、基因表达和复制。EGCG主要通过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式阻断病毒与NTCP的相互作用、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和细胞融合来阻碍HBV进入肝细胞。此外,EGCG通过降低环状DNA分子(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DNA,cccDNA)和mRNA水平,影响核心蛋白和HBsAg蛋白水平来减少 HBV 感染。
类黄酮化合物以其抗氧化特性而闻名,在调节与HBV感染相关的氧化应激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类黄酮化合物可降低活性氧水平并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保护肝细胞和肝组织免受氧化损伤。这些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减少慢乙肝感染相关的肝脏炎症和损伤。黄酮类化合物还可增强免疫反应,诱导对HBV的内源性促炎反应,产生自分泌IFN-γ反应并促进IFNα/β和IFN-γ的表达,有助于宿主细胞的抗病毒反应。
总结
总之,类黄酮是在各种植物性食品中发现的一类多样化的多酚化合物,在抗病毒活性,特别是针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这组天然化合物包括不同的子类,每个子类都有独特的变化和潜在的健康益处。了解不同类别的类黄酮及其饮食来源对于利用其潜在的健康益处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