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广东罕见病诊疗能力全国第一,将立法破解用药难题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32:4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广东罕见病诊疗能力全国第一,将立法破解用药难题

近日,广东省药学会举办罕见病专家委员会(下称“罕见病专委会”)学术年会。专家指出,当前,广东省的罕见病诊疗能力排名全国第一,95%的罕见病病人能在省内就医,下一步需要提高诊疗质量。此外,提高药物可及性,离不开医院、药企、医保和商保的通力合作,呼吁通过立法解决用药难题。

罕见病并不罕见

“罕见病其实并不罕见。”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孙竞表示,全球目前已知的罕见病超过7000种,罕见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3.5%到5.9%,这意味着每20人中就可能有1人有罕见病表现。

“部分罕见病与基因状态有关,可以表现为某些常见疾病的罕见形态,即便尚未命名,但其实也是一种罕见病的表现。”孙竞说。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孙竞

不过,由于罕见病发病率低、病种多且病状复杂,目前,大多数医生对罕见病认知不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广医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刘杰认为,现阶段,医疗机构对罕见病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刘杰

在刘杰所在的广医一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几乎每周都有新的罕见病确诊病例。“一年收治罕见病患者达几十例甚至上百例。”他常听从基层医疗机构来进修的医师说,在他们所在的医疗机构,一年最多看到一例罕见病患者。

“并非患者罕见,而是研究罕见病的医生比罕见病患者更罕见,导致误诊、漏诊现象普遍存在。”刘杰认为,这是当前罕见病诊疗最大的困局。

他建议加强罕见病规范诊疗项目建设,尤其须加强面向基层医院进行罕见病诊疗培训,推动建成罕见病规范筛查和诊疗体系,真正做到罕见病筛查关口前移。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遗传与内分泌科主任刘丽提出,可以实行分级诊疗,即由基层医院将病例情况传达给上级医院,上级医院明确诊断后制定治疗方案或远程会诊,在基层医院治疗并定期反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遗传与内分泌科主任刘丽

在治疗方面,刘丽表示,广东省罕见病诊疗能力排名全国第一,拥有41家开设罕见病专业的医院,95%的罕见病患者无需跨省就医,在本省内就能得到救治。

“今年,专委会将继续纳入更多罕见病领域专家,扩充至200人,集合更强大的力量推动解决罕见病诊疗难题。”孙竞说。

专家呼吁通过立法解决用药难题

当前,全球已知的罕见病中,至少90%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已有罕见病药品的昂贵价格让患者望而却步。

专家普遍认为,提高药物可及性,离不开医院、药企、医保和商保的通力合作。

刘杰表示,医保、商保应当尽量覆盖罕见病,增大患者保障,另外,可以通过成立罕见病专项基金,推动药物研发。

“让更多企业、科研机构参与到罕见病药物研发中,形成更多竞争,才能让患者受益。”孙竞说。

在刘丽看来,当前,立法保障或是解决罕见病患者用药难题的破局之道。她认为,由国家出台相关利好政策,鼓励药物研发,同时约束药品价格,引导多方支付,能够建立长期机制,持续保障罕见病患者用药可及性。

除了无药可用、药物昂贵,纳入医保的罕见病药物仍存在入院难题。采购罕见病药物花费高,但临床需求小,且会占用大量医保的份额,很多医院考虑成本问题,不愿采购相关药物。

对此,广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广药大药房(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程震介绍,广州正在推进“双通道”药品供应,即通过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医保定点零售药店两个渠道,进行药品供应,并同步纳入医保支付。


广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广药大药房(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程震

在此基础上,为了便于患者找到医生和药品,罕见病专委会协助建设“罕见病用药”小程序,共享医院和药房的罕见病用药库存数量和网点信息。这样一来,患者可以通过小程序,在线上找到相应药品。

孙竞表示,2024年,专委会将着力完善广东省罕见病超说明书用药目录、罕见病药品小程序联动检测、推动科研项目研发等,帮助患者实现早筛、早诊、早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