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世界观设定指南:如何构建一个既真实又有趣的故事世界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38:0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世界观设定指南:如何构建一个既真实又有趣的故事世界

导读:本文深入探讨了虚构故事创作中的世界观设定问题。从托尔金的"第二世界"理论出发,结合心理学、哲学等多学科视角,文章系统阐述了如何构建一个令人信服且有趣的世界观。

一. 我们怎样讲一个令人信服的虚构故事?

当我思考这个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当然是托尔金对幻想文学的论述——
真实情况是故事创造者成功创造出了一个第二世界,让你的心智可以进入其中。
在这个的世界里,所谓的“真实”是:符合那个世界的规则
这被称之为世界的内在一致性,当一个世界越是内在一致,这个世界也就越是真实。而当你遭遇矛盾时,就会从沉浸中惊醒,跳回到现实。

之后,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
"It will be argued that the comprehension and acceptance of ideas are not clearly separable psychological acts,but rather that comprehension includes acceptance of that which is comprehended"
理解一个想法和接受一个想法并不是明显区分的心理行为,理解一个想法实际上就包含接受这个想法)

看来,托尔金的观点是确凿无疑了,我们原始的大脑相当好骗,它往往是"先相信","再质疑"。无怪乎人类要一遍又一遍地上"故事"的当。

但我当然不会停留在这个老生常谈的地方(其实是因为上文基本上是抄B站UP主HaaneyBadger——一位能制作出色游戏杂谈的老哥的),还是在强行续上几句:
"人脑对现实的判断取决于想象感知的混合信号是否足够强,以跨越现实阈值"
而这种说法的一个明显推论是,当虚拟或想象的信号足够强时,它们将在主观上与现实没有区别。

好吧,足够强?那又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除"内在一致性"之外,我们的作品必须还在作品中加入风格化的符号体系与强烈的矛盾冲突——具体的可以去看我之前谈到赛博朋克的帖子。

二. 我们如何设定出一个有趣的世界?

这个问题实在复杂,在大量研究许多人提出的世界观设定及方法论后——我失望了。(OC(Original character,即原创角色)就不说了,我原本以为是原创世界观的意思)
大多数的世界观构筑都是套皮西幻或者钢丝mod,设定大量的种族国家等等,然后再吃力地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去罗列事件。

(1).基础规则

为你的世界观选定一个基石——它是你整个世界的"源代码",以此去发展、影响你世界观的方方面面。
那如何获得这样的基础规则呢?答案是博览群书,以下这些都是我建议各位搞设定的大手子看一看的东西:
哲学(熟练使用名人名言)、物理学(尤其是黑洞、宇宙有关的)、数学(比方说拓扑学)、历史地理经济(不用解释)、语言学符号学、精神分析、心理学等等。
这些学科中的一些有趣的理论,稍微一简化改动,就可以非常方便地成为你的基础规则

(2).故事之中的故事

① .神话

在有了基础规则之后,我们要怎么做呢?像那些奇幻世界观一样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放上矮人精灵,或者弄个地图出来吗?当然不是,我们要在故事里继续讲故事
历史上,最为人所相信的虚构故事,无疑是宗教神话,而它之所以广为流传,法宝有三:身份认同历史溯源德律令。也就是说,它回答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个经典的问题,成功地构筑了一种集体心智
关键在于,某种神话以历史地理以及人类学上的事实为基础,又反作用于创造出它的历史与人类组织。现在我只需讲出这个神话,在适当地加上一些细节——比如服饰装扮之类的,读者(信徒)自然会脑补出一个复杂的社会。

②.寓言

另一种广为人知的虚构故事被称为寓言——人们不会去纠结寓言是否为真(神话宗教则不然),而是关注它所传达的道理或者隐喻
它可以是教育性的,体现出统治阶级对民众的期望。也可以是讽刺性的,由被统治阶级用以反对统治者的压迫。
这样看,寓言也可以和神话一样反应社会的方方面面。

(3).要有人

说到寓言时,我立马想到一个人——卡夫卡(我现在的ID就是源自《审判》中的主角约瑟夫),他的小说就是高度寓言化的,并无可置疑地带有某种隐喻。但我们设定世界观的目的显然不是要跟读者讲道理——我之所以提到卡夫卡,是希望各位能学一学他那无与伦比的控场能力:
《城堡》的第一句话就是:K来到城堡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
《变形记》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开头:格里高利一早起来,发现自己变成一只大甲虫。
《法的门前》则是:在法律门前,站着一个门卫。
看出来了吗?卡夫卡不跟你解释,也不铺垫,他是谁他干了什么都不说,就是一句话就把你现实世界出来,进小说的世界,你就跟着主人公走。
许多世界观设定没有考虑过代入感,一方面它的作者可能根本没想过要真正去写什么故事,另一方面,设定与现实巨大的不同也让作者本能地不会去给读者创造带入的空间。
但我们并非不能这样做,在卡夫卡之后,马尔克斯继承他的风格,创造了自己的魔幻现实主义。在我看来,《百年孤独》的第一章,从"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明"是每一个搞世界观设定的人都应当反复品味的经典。
总之,创造人物让读者代入进去。

补充说明:

一.集体心智

一种文化现象,按你的喜好,可以称之为意识形态集体无意识等等
打比方说,西方自古的集体心智是宗教本位的,而东方(中国)人的集体心智是宗族本位的。
人们之所以会产生这种东西,是因为人的理性不足以把握影响世界的全部因素(现在也是)。
按照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人只有在一个封闭的有限变量系统中,才能够作出有效决策。而知识的使命在于 ,从 所有的逻辑可能性总类 中选出一个 经验可能性较为有限的子类,从而在描述可能性的 各变量 之间建立一定的功能 联系
知识的最终目的 ,是确定过去和现在 已知事实将来的事实 之间的 关系,从而由当前状况产生唯一一种 可能性
按这种理论,其实我们现在看来荒谬的神话传说,在古代是不折不扣的"科学思想"。
你看,在古代人们怎么解释打雷下雨?因为有雷公电母在做事。
一种集体心智是足以指导一个庞大国家的方方面面——中国古代用非常文学化的四书五经来筛选人才,而老百姓在潜意识里也相信读过书的知识分子能解决实际经济名声问题,保障了事实上仅是肉体凡胎的"真龙天子"说一不二。
另外,它(集体心智)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有人可能会认为其必须搭建在与其契合的经济基础上,但事实是——落后的集体心智仍然可以依附在新的生产关系上,集体心智有它自身的惯性,并不是说生产力提高后就必然消失——君不见如今世界上宗教、民族主义的叙事仍大行其道?
构建一种集体心智有两个要点:
其一是有现实基础,比方说家乡、血统、种族、职业、行为。
其而是简单易懂,最好是描述了一种二元对立的世界观,比如上帝与撒旦、西方与东方、工人和资本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