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有一种治愈,由可爱的狗狗带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有一种治愈,由可爱的狗狗带来

当狗狗成为“医生”时,它会为人类带来怎样的治愈体验?在深圳,约有40只在职的“狗医生”,它们定期探访养老院、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等机构,通过亲密互动为人们带来温暖和心理慰藉。


“狗医生”在之前探访深圳招商观颐之家时,有一位叫赖冰莹的阿姨开始非常怕狗,只敢隔着玻璃云撸狗。在活动结束后,阿姨逐渐与“狗医生”成为了朋友。(赖冰莹阿姨现在已经离开了我们,在经过她家人同意后,还是选取这张照片分享出来,让更多人看到“狗医生”疗愈人类的故事。)


“狗医生”佐佐


“狗医生”叉烧


在艺术疗愈机构里,人们在给“狗医生”画像。

“狗医生”的定义与作用

“狗医生”,或被称为“治疗犬”,是一项创新性的动物辅助治疗项目,旨在通过与动物的互动来提升人们的身心健康。其在治疗焦虑、痴呆、孤独症等方面有不错的效果。

申请成为“狗医生”的流程

要成为“狗医生”,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培训。狗狗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年龄超过2岁
  • 已绝育
  • 与主人共同生活超过半年
  • 已注射传染病疫苗和狂犬病疫苗
  • 已办理养犬登记证

通过初步筛选后,狗狗还需要接受线下考试,考官会观察狗狗在面对陌生人、其他狗狗时的态度,进行基本健康检查,并模拟实际探访活动中的各种情形。只有表现出温顺友善、镇定轻松、乐于接受陌生人的接触,且对主人有良好服从性的狗狗,才能最终成为“狗医生”。

“狗医生”的应用场景与效果

“狗医生”到访的活动不同,会有不一样的治愈流程。当到访长者机构时,工作人员通常会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狗医生”,以及与小狗接触时需要注意的事情,然后就会介绍当天到访的几只“狗医生”的名字和年纪,让爷爷奶奶们对小狗志愿者有个初步的认识。随后,小狗将会分组走到爷爷奶奶身边,让老人们有机会接触一下狗狗毛茸茸的脑袋,尝试喂它们吃零食、握握手、合照。有特别小型的狗(例如博美犬),志愿者会询问对方想不想尝试抱在身上。一般喜欢狗的老人家都会毫不犹豫地答应。如果有怕狗的长者,志愿者也不会勉强,只会让他们远远观看“狗医生”与其他人互动。有老人看到狗狗那么温顺,最后也会提出想试试摸摸它们。有时候,仅需一次探访,就能扭转这些长者对狗的印象。

如果到访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工作人员也会试着给大家介绍一下“狗医生”,作为暖场。如果小朋友是需要做康复训练的,“狗医生”会陪着他们一起锻炼。有些小朋友的锻炼包含仰卧起坐,据家长反映,平日孩子都不乐意做这个训练,但是知道狗狗坐在前面等他,孩子就会很积极努力地坐起来。如果是探访孤独症孩子,孩子们会对狗狗很好奇,会去观察狗狗,或者摸一下,喂它们吃零食。有些孩子很容易就对狗狗敞开心扉,一下子就喜欢上,然后抱着它们不撒手。有的孩子第一次见到狗会表现得很谨慎,不敢靠近,只能远远地看着别人互动。不管什么情况,“狗医生”只需要安静地陪伴他们即可。通过考试的“狗医生”天性包容,亲近人类,所以它们对压力的忍受能力比其他狗更强一些,就算有时候孩子们发出高频噪音,它们也可以做到稳定、安静地陪伴。

探访特殊儿童时,会格外注意一些,尽量不要让孩子们对狗狗做出一些可能会让它们不舒服的行为,要随时留意孩子和狗狗的互动,保证活动的安全有序。每次探访都是1+2的模式,即一只狗狗搭配两个成年志愿者:为每一只“狗医生”配一位辅助义工,这位义工会和饲主一起维持秩序,发现有孩子情绪特别激动,会暂时把狗狗带离,确保不让狗狗或孩子受到伤害。现场还会有机构的老师把控,确保所有小朋友都在安全轻松的气氛下与“狗医生”互动。

相关项目的发展与未来展望

“狗医生”项目由亚洲动物基金创办人谢罗便臣女士1991年发起。截至2022年,共有超过460只狗狗在通过了严格考试选拔后成为“狗医生”,其中超过170只仍然“在职”。除了“狗医生”外,还有“狗教授”项目,这是一个针对青少年的公益活动,通过狗狗的知识教育,引导孩子们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近年来,深圳在“宠物友好”方面持续发力,从救助、领养、保护等多个方面出发,为宠物及流浪动物打造温暖友爱的城市空间。相关举措的落地,展现出深圳的城市温度。深圳将“宠物友好”深入社会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