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冬季皮肤瘙痒这样做
缓解冬季皮肤瘙痒这样做
冬季到了,你有没有觉得嘴唇发干、眼睛干涩、皮肤干燥瘙痒?最近,皮肤科接诊的皮肤瘙痒患者明显增多,且以老年人为主,这与目前干燥的天气有关。虽然湿疹、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疾病都会在秋冬加重,但这类瘙痒患者身上并没有出现上述疾病的典型皮疹,只是自觉皮肤瘙痒,忍不住搔抓,严重者皮肤上会留下抓痕、血痂等,甚至影响睡眠。
一位患者就诊时说:“我一痒就用开水烫皮肤,烫的时候舒服,可过后却越来越痒,睡不着觉,这可怎么办啊?”医生马上劝他千万不要拿热水烫,用好保湿乳才是止痒的第一要义。下面就详细了解一下皮肤瘙痒症。
为什么冬季皮肤容易瘙痒
皮肤的表面由皮脂膜形成,可帮助肌肤维持适当的水分,随着年纪增长,皮脂腺活性降低,皮脂分泌减少,一旦无法满足制造皮脂膜的需要,皮肤就会变得干燥。且冬季气温降低,皮脂和汗水的分泌都会减少,空气干燥使得皮肤水分逐渐蒸发,皮肤的表面就变得更粗糙。另外,天气转凉,许多人有洗热水澡的习惯,还有些人认为皮肤瘙痒是由于不清洁引起的,从而使用具刺激性的香皂或清洁剂,破坏了皮肤屏障,刺激角质层增生,使皮肤更加干燥。若出现瘙痒而不停搔抓,也会使皮肤表面的皮脂膜遭到破坏,加重水分的流失,皮肤更加干燥、瘙痒,形成恶性循环。
中医如何缓解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症在中医上称为“痒风”或“风瘙痒”。中医理论认为,肺主皮毛、肝主筋,说明肺与皮肤的关系密切,而肝则与筋脉相连。肺为气之主,肝为血之藏,肺失宣降则气滞,肝失疏泄则血瘀,气滞血瘀则肌肤失养,风邪乘虚而入,导致皮肤瘙痒。因此,中医治疗皮肤瘙痒,除了滋养阴血,还注重调理肺肝。风邪是引起皮肤瘙痒的重要原因之一,风邪善行数变,游走不定,因此皮肤瘙痒的位置也不固定。治疗时,除了外解风邪,还要内调脏腑气血,使风邪无从入侵,内外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实际治疗中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针对此病,中医内服常用方药包括:消风散,由当归、生地黄、防风、蝉蜕、知母、苦参等组成,具有疏风除湿、清热养血的功效,适用于风邪、湿邪等引起的皮肤瘙痒;养血润肤饮,由当归、熟地黄、生地黄、黄芪等组成,具有养血滋阴、熄风止痒的功效,适用于因血虚风燥引起的皮肤瘙痒;防风通圣丸,主要成分包括防风、桂枝、白芍等,具有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因风寒湿痹引起的瘙痒;当归芍药散,主要成分包括当归、白芍等,具有补血活血、调理气血的作用,适用于因气血不足引起的瘙痒。
食疗方面,可用大枣雪梨膏汤。取大枣(或金丝枣)10枚、雪梨膏20毫升,将枣先泡半小时,入砂锅内加水煮至烂,加入雪梨膏即可。此方可润肺护肤、健脾益气,适用于冬季皮肤干燥脱屑。
此外,中医外治法也可治疗皮肤瘙痒,比如针、灸、拔罐、刺血、脐疗、穴位埋线、中药外洗、中药熏蒸、中药外涂等。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
避免频繁洗澡,勤用保湿乳
皮肤表面有一层由油脂和角质细胞组成的屏障,它能有效防止水分流失和外界有害物质侵入。频繁洗澡,尤其是使用过热的水和强效清洁剂,会破坏这层屏障,导致皮肤干燥、瘙痒甚至引发皮肤疾病。频繁洗澡还可能破坏皮肤的酸性环境,降低皮肤的抵抗力,使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更容易繁殖,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所以,平时洗澡次数不宜过多,冬季每周1~2次即可,水温不宜过热、过烫,37℃以下为宜。应选择中性或油性的护肤浴皂,避免频繁搓澡,搓澡每月1次即可。最重要的是,在洗浴后应全身涂抹保湿乳,促进皮肤表面形成人工的油脂膜,以减少皮肤水分丢失,减轻皮肤干燥,从而缓解瘙痒。
饮食清淡,起居规律
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但过度的油腻和辛辣食物不仅会增加身体的负担,还可能对皮肤造成不良影响。保持饮食清淡是维护皮肤健康的重要原则之一。应确保日常饮食中各类营养素的均衡摄入,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瘦肉等,尽量避免或减少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同时,过多的油脂摄入还可能影响皮肤的油脂平衡,导致毛孔堵塞等问题。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对于皮肤健康至关重要。冬季虽然出汗较少,但干燥的环境仍然容易导致身体缺水。因此,要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确保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
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调节身体的生物钟,促进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从而维护皮肤的健康状态。睡眠是身体修复的重要时期,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促进皮肤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减轻皮肤干燥和瘙痒的症状。建议每晚保持7~9小时的睡眠,并尽量在固定时间入睡和起床。长期熬夜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功能。这不仅会导致皮肤暗沉、无光泽,还可能加重皮肤瘙痒和干燥的症状。
心态平和,适当锻炼
冬季的寒冷与干燥不仅给皮肤带来物理上的挑战,还可能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导致情绪波动、焦虑增加。这些负面情绪往往会加重人对皮肤瘙痒的感知,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保持心态的平和至关重要。应认识到皮肤瘙痒是冬季常见的皮肤问题,不必过分担忧,以积极的心态面对。
适当的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还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皮肤状况。建议根据个人兴趣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练瑜伽、游泳等。这些运动强度不高,不会导致出汗过多而加重皮肤干燥。在冬季运动时,应注意保暖和补水,以免因寒冷和干燥而加重皮肤瘙痒。运动后应及时清洁身体并涂抹保湿产品,以锁住皮肤水分。
保持室内湿度,避免干燥
在冬季,随着室外温度的骤降,很多人喜欢将室内温度调得很高,以抵御严寒的侵袭。然而,这种高温低湿的环境会加速皮肤表面水分的蒸发,导致皮肤干燥、紧绷,进而引发或加剧皮肤瘙痒。因此,保持室内湿度成为缓解冬季皮肤瘙痒的重要措施之一。加湿器是增加室内空气湿度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此外,绿植不仅能够美化室内环境,还能通过蒸腾作用释放水分,增加室内湿度。一些常见的室内绿植如吊兰、绿萝、散尾葵等都具有较好的加湿效果。同时,绿植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为家人创造一个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总之,冬季皮肤瘙痒虽然常见,但通过合理的护理和治疗,就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及时就医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