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元丰改制—宋代官制重要转折点,在挽救北宋中期危机起到积极作用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27:0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元丰改制—宋代官制重要转折点,在挽救北宋中期危机起到积极作用

北宋中期,在阶级矛盾激化和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赵宋王朝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为了挽救这一局面,宋神宗在王安石变法之后,亲自主导了一场重要的官制改革,即"元丰改制"。这场改革不仅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救弊作用,更被视为宋代官制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元丰改制之因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后,为了稳定人心,采取了保留后周官僚机构的策略。然而,这种临时措施逐渐演变成一系列威胁赵宋王朝统治的弊端:

  • 官名与实际职权名不副实:由于"一官而数人居之,一事而数人治之"的现象,导致朝廷官多而不治事。加之北宋实行官、职、差遣分离的政策,使得"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职责不明,行政效率低下。

  • 机构重叠,互相牵制,行政效率极低:统治者为强化皇权,实施分化事权之策,一个机构可以办的事,同时设三个或四个机构予以分割。此外,大量派出京朝官出任地方职事,导致各级机构互相牵制,遇事互相推诱,无人负责任。

  • 冗官冗费,财力耗竭:官员人数剧增,形成官多而庸的局面。宋真宗景德年间,内外官已达9700余员;英宗治平年间,增至24000余员。庞大的官僚队伍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负担。

  • 寄禄官制度的腐败:寄禄官每三年(后为四年)一磨勘,但只是官样文章,防止作弊伪造而已。这种制度自然被一般庸碌、腐败的官员所欢迎。

  • 统治者的主观动机:宋神宗在王安石变法期间,已开始对官制进行局部改革,新法的推行进一步暴露了官制弊端,促使宋神宗决心全面改革官制。

元丰三年,神宗下诏阐明官制改革的宗旨和方针,着手改制。元丰五年五月一日起,按照三省六曹条例正式推行新的职官制度,称之为"元丰官制"。

元丰改制之纲

元丰官制改革的内容广泛,条例也相当繁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恢复中央三省六部九寺五监之职,平行机构或并或罢:三省(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职责一分为三;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的职责得以恢复;九寺五监的权力职责一一恢复,寺监都设两名主掌官。

  2. 罢文、武官散阶,以及吏人带文散、检校官,宪衔,以减少冗衔与虚名

  3. 制定新官品之制,改宋初的九品正从上下三十阶为九品正从十八阶

  4. 改革寄禄官制度,定寄禄新格,确定文官寄禄新格自开府仪同三司至承务郎,共二十五阶。纠正了唐末以来官职名实分离的混杂状态。

  1. 制定三省、枢密院、六部、御史台、秘书省、九寺、五监条例,总称《官制格目》

  2. 制定《元丰禄令》:规定文臣的料钱、衣物依《寄禄新格》的寄禄官阶而定,职钱按寄禄官品之高下,分行、守、试三等。

  3. 制定新任期之制,规定内、外官任职一律以"三年为一任"

  4. 制定新补荫之制:改满一岁荫子弟者为三岁一荫;并改三岁一荫为六岁一荫。

元丰改制之得

元丰改制最重要的就是罢差遣、正官名,彻底根除紊乱之源。其主要成效包括:

  1. 恢复三省制,使魏晋以来的三省制得以继续发展:三省制演变为单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史的重要问题。其演变过程中,唐开其端,两宋为重要过渡时期,宋的"政柄并归中书"又开元代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先河。

  2. 改革寄禄官制度,纠正了唐末以来官职名实分离的混乱状态:元丰改制后的寄禄官制度,基本上恢复到唐前期的模式,较为齐整,甚至比唐代更为齐整和简洁,整顿了旧制名实不符、官事分职的紊乱局面。

  1. 调整官品制,简化了我国封建制社会后期的官品等级:元丰改制后,元裕、政和、绍兴、乾道、淳熙、庆元、嘉定等历朝都修订《官品令》,九品正从十八阶之制一直被明、清沿用。

  2. 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对官僚机构的精简,扭转了机构重叠、吏员冗滥、职权分裂、互相牵制、办事拖拉、公文成灾等弊习,统一了分散的事权,相对提高了行政效率,从而也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北宋王朝的封建统治效能。

  3. 节省国家财政开支:元丰改制裁撤了重叠机构,具体规定了各部门的官职员额,同时严格执行磨勘制,限制恩荫,从而使官员人数大大削减,节省了俸禄开支。

元丰改制之失

元丰改制虽是一次成功的改革尝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 机构重复设置:由于处理不当,制后依旧存在机构重复设置的缺点。

  2. 冗官问题未根本解决:入仕途径众多,造成冗官的源头并未堵塞,又增加了新的冗员。

  3. 改革不彻底:改制只局限在中央机构之内,并未涉及地方官制;未能彻底废除使职差遣及重叠机构;元丰官制改革疏漏之处甚多,如对选人和武臣、内侍、医职等的官阶未做整顿。

结语

元丰改制改变了宋初乃至上溯到唐末五代以来凡百年间官制混乱失实的状况,裁简了一大批重叠机构,并导致了使职差遣作为一种制度由盛而衰的转折。元丰官制的精神基本得以保持到两宋终朝,并对宋以后的各代官制有一定的影响。但这次官制改革是不彻底的。总体上说,元丰改制是一场不成功的官制改革。南宋大思想家朱熹一针见血地指出:神宗喜《唐六典》,"一依此定官制,神宗欲富强,其后因此皆迂曲缓弱了"。就元丰改制在中国古代官制发展史中的地位而言,其实举足轻重的,是宋代官制重要转折点,正如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梅原郁教授所指出的:"北宋前期官制是宋代官制史上最杂乱而又难以理解的部分,元丰改制才彻底改变了唐中叶五代延续而来的名实脱离、新旧杂柔的状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