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系统收录昆明112处历史建筑,图文并茂展现春城百年变迁
新书系统收录昆明112处历史建筑,图文并茂展现春城百年变迁
近日,《昆明历史建筑》新书在昆明正式发布,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本由昆明理工大学原副校长周峰越教授带领团队历时多年编撰而成的著作,以中英双语、图文并茂的形式,收录了112处昆明历史建筑,系统展现了昆明从清末到上世纪50年代的历史建筑风貌。
全书通过178张建筑照片和22张建筑测绘图纸,以“文明街”“南强街”“翠湖”等10个片区为引领,带领读者跨越时空,纵览春城各处历史建筑的价值特点和保护状况。该书的出版,不仅为昆明历史建筑的保护与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更唤起了公众对昆明历史文化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昆明,这座有着1259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建筑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记忆。从清代的古建筑到民国时期的洋房,每一栋建筑都诉说着春城的沧桑巨变。这些历史建筑不仅是城市的物质遗产,更是城市精神的载体,凝聚着昆明人的集体记忆。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昆明的历史建筑保护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以呈贡区为例,虽然该区已将11处文物建筑打造为展览馆、纪念馆,并免费对外开放,但仍受制于房地产下行影响,老城片区的历史建筑保护工作进展缓慢。此外,资金短缺、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也制约着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值得期待的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将于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进一步完善了文物法律制度框架,为历史建筑的保护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保障。根据新法,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这为昆明历史建筑的保护注入了新的动力。
历史建筑的保护,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正如《昆明老街风物影像志》所展现的,昆明老街作为昆明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的简称,不仅是昆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昆明建筑文化物质形态的固化标本。它承载着22个特色区域的历史记忆,从建筑样式到抗战文化,从红色文化到市民生活,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昆明的故事。
保护历史建筑,就是保护城市的根与魂。我们期待,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昆明的历史建筑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