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芳堃谈营养食疗:喝汤真的有用?
高芳堃谈营养食疗:喝汤真的有用?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活不到‘天年’?慢病成为了健康的主要杀手。”近日,在长轻首届营养食疗健康论坛上,原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高芳堃一针见血地指出。她强调,营养食疗是利用食物或设计的膳食营养来维持和改善机体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治愈防病之方,是现代营养学发展起来的针对生命养育和疾病预防、治疗的共用技术手段。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营养食疗:慢性病管理的关键
高芳堃引用《黄帝内经》中的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强调食物不仅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还能疗疾祛病。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也指出,在表观遗传学中,饮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在延缓衰老、预防和改善认知能力下降、维护肠道健康等方面有着积极影响。
这一观点得到了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新时代慢性病防治食养食疗策略和行动》白皮书的支持。白皮书指出,合理膳食和科学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是慢性病防治的最佳措施。研究显示,近年来我国高血压、高血糖、心脑血管疾病等相关慢性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慢性病的高发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加强慢性病预防控制刻不容缓。
汤的营养价值:不只是美味
汤,作为营养食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营养价值不容小觑。以骨头汤为例,它富含胶原蛋白和矿物质,有助于关节健康。鸡汤则提供高质量蛋白质和氨基酸,适合感冒或身体虚弱时食用。海参汤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增强免疫力并促进细胞再生。红枣枸杞汤则是补气养血的经典组合,适合气血不足者。
但喝汤也有其误区。高芳堃提醒,很多人认为“汤比肉更有营养”,实际上,大部分营养仍留在固体食材中,建议“既喝汤也吃渣”。此外,煲汤时间并非越长越好,长时间炖煮会破坏部分营养,并增加嘌呤和脂肪含量。
科学喝汤:从选材到烹饪
为了充分发挥汤的营养价值,科学的烹饪方法至关重要。专家建议使用瓦罐慢火熬制,这样既能保留鲜味,又能充分释放食材的营养。冷水下料,小火慢炖,让营养充分释放。加水量要充足,中途加水尽量用热水。盐最后放,避免影响风味和口感。
个性化食养:因人而异
在论坛上,多位营养师和医学专家分享了他们实施营养食疗的实践经验。他们强调,营养食疗应结合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方案。例如,高血压患者应选择清淡少盐的汤品,痛风患者则需避免浓白汤,因其嘌呤含量较高。胃酸过多者则应适量饮用,以免加重不适。
长轻首席专家、营养食疗体系方案制定专家高丽萍指出,现代慢性病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代谢失衡,而解决营养失衡是解决细胞代谢失衡问题的关键。以4816营养食疗体系为例,通过十六个阶段消除炎症、调节代谢、提高器官机能、激发身体自愈力,可以重塑健康身体。
结语
喝汤真的有用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地喝汤。通过合理的食材搭配和烹饪方法,汤可以成为营养食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案。正如高芳堃所言,营养食疗对健康长寿具有重要意义。在追求健康饮食的道路上,让我们从一碗好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