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发现南朝梁代国门御道,建城史前推600年
南京发现南朝梁代国门御道,建城史前推600年
近日,南京传来重磅考古发现:在2023年度江苏地域文明探源重要进展汇报会上,专家宣布在南京西街遗址发现了南朝梁代的国门和御道。这一发现不仅为研究六朝古都文明提供了新的实证,也让我们得以一窥1500多年前南京作为都城的辉煌。
“国门”重现天日,见证六朝辉煌
据考古项目负责人陈大海介绍,此次发现的南朝梁代国门宽约33米,进深约17米,门墩两面有砖铺散水,门道残存铺砖。两侧城墙为砖包夯土,厚11.5米。国门外还设有护城河和望国门桥,展现了当时都城的防御体系。
更令人惊喜的是,考古队还发现了长达210米、宽26米的御道,其北端连接朱雀桥、朱雀门,向南直指牛首山。御道两侧开挖有路沟,呈“东北—西南”走向,与建康宫城方向一致。这一发现印证了史料记载的“梁代通御道于长干里,新建国门”的史实。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学锋指出,南朝在都城之外加建外郭城的形制,对后世的邺城、隋唐长安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发现对于研究中世纪都城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孙权建都,奠定六朝古都基业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29年孙权建立吴国,定都建业(今南京)。孙权选择南京作为都城,绝非偶然。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北倚长江天险,东靠宁镇山脉,南临太湖流域,西接皖南经济带,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东吴时期,孙权在南京大兴土木,建设宫城和城墙,奠定了南京作为都城的基础。他还在秦淮河畔开辟了长干里,使之成为繁华的商业区。这些基础设施为后来的东晋和南朝定都南京创造了条件。
六朝古都,文化璀璨
六朝时期,南京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文化重镇。东晋时期,大量北方士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使南京成为江南文化的中心。南朝时,佛教盛行,长干寺、瓦官寺等著名寺庙相继建立,佛教文化与本土文化交融,催生了独特的六朝文化。
此次考古还出土了大量瓷器、砖瓦等遗物,其中瓷器数量最大,是除六朝窑址外,出土数量最大、器型最全、品质最高的一次发现。这些瓷器不仅展示了六朝时期的工艺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
古都新生,文化传承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历史,不仅停留在书本和遗址中,更融入了现代城市的发展。近年来,南京启动了地域文明探源工程,通过考古发掘和研究,不断丰富对六朝历史的认识。
2023年3月,南京启动地域文明探源工程,西街遗址的考古工作是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发现的商代长干古城,将南京主城区建城史前推600多年。2024年发现的六朝时期门址,初步认定为文献所载梁代“新作国门”,即建康城中轴线外郭城南门,是南京城市考古和我国都城考古的重大发现。
南京还成立了“王巍工作室”,加快西街考古资料整理,完成阶段性科研成果《南京六朝长干里出土瓷器精萃》出版。该书在西街遗址出土的数以万计的瓷器标本中选取了220余件具有代表性的器物,以常见的生活类器具为主,通过精美图片和解读,展示六朝瓷器艺术的独特魅力和精湛工艺。
从古至今,南京始终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它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更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正如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学锋所说:“六朝国门的发现,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南京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今天,当我们漫步在南京的街头,依然能感受到这座古城深厚的历史底蕴。中山陵、明孝陵、秦淮河、明城墙等历史遗迹,都在诉说着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辉煌与沧桑。南京,这座承载了3000年建城史的古城,将继续见证中国历史的变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