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生育调查揭示年轻人不愿生孩子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多次生育调查揭示年轻人不愿生孩子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近年来,中国生育率持续走低,从2017年的1.58降至2023年的1.0左右。这一现象背后,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下降是关键因素。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年轻人"不想生、不敢生"?
近日,中国人口与家庭发展状况抽样调查进入组织实施阶段,本次调查将抽取150个监测县、1500个社区(村居),调查样本30000人,调查内容将聚焦影响群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主要因素,了解家庭在生育养育方面的现实困难和需求,全面分析"不想生、不敢生"原因,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措施、促进生育政策落地见效提供科学依据。
经济负担重是首要原因
多次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显示,生育养育成本高,经济负担重,是影响生育意愿的最重要原因。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数据:
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育龄妇女不打算再生育的前3位原因依次是"经济负担重"(77.4%)、"年龄太大"(45.6%)和"没人带孩子"(33.2%)。
2022年中国青年报调查:在72242名受访者中,81.4%的人认为经济压力是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
2023年衡阳市统计局调查:95.92%的受访者认为"养育孩子费用高,一般家庭难以负担"是不想要生育三孩的最大阻力。
2024年绵阳市统计局调查:86.4%的受访者表示"生育养育成本高,经济负担重"是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原因。
教育支出是主要压力源
教育负担重是养育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ISSS)发布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的数据显示,孩子的养育成本占家庭收入的比例接近50%,而其中教育支出占养育成本比例达34%。
汇丰银行2017年发布的教育报告显示,虽然中国人均收入不到发达国家的1/3,但中国父母对于子女教育的支出已经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个水平。中国教育支出相对于人均收入的倍数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中国家长给孩子课外补课的比例可能也是世界上最高的。
资料来源:汇丰银行教育报告、育娲人口
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
教育成本高与过去实施了三十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有关。从1980年到2013年,独生子女政策普遍在中国城市实行,导致中国城市家庭普遍是富养独生子女的育儿模式。独生子女承受了整个家庭至少两代人的爱和希望,因此,父母不惜代价为孩子付出,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教育理念,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在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不管自己家的孩子是什么情况,不管花多少钱,也要给孩子报上,从而人为地推高了孩子的教育成本。一个家庭的孩子越少,每个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和教育成本越高。
政策建议
既然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的最重要原因是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高,经济负担重,那么要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就需要出台切实有效的措施减轻生育养育教育成本,2021年7月 “双减”政策(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的出台,也是为了减轻教育成本和教育负担。
在减轻生育养育成本的各种措施之中,发放生育补贴是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梁建章和黄文政近日合写的文章《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最新文件是一个里程碑》提出如下建议:“针对当下补贴力度,我们建议给每个一孩每月补贴一千元,给每个二孩每月补贴两千元,加上社保和所得税减半,给每个三孩及以上的孩子每月补贴三千元,加上社保和所得税全免。”关于这个补贴方案的估算,可参看我在前几天写的一篇文章《生育补贴要花多少钱?补贴10万,人们也不愿意生吗?》
要减轻家庭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一方面,国家财政需要分担家庭的育儿成本,补贴生育;另一方面,家庭育儿也需要提倡散养,避免过度富养孩子。另外,数据显示,一个家庭的孩子越多,平均每个孩子的养育成本越低。例如,根据美国农业部在2017年发布的调查报告,独生子女的养育支出比二孩家庭每个孩子的平均养育支出高27%,而三孩及以上家庭每个孩子的养育支出比二孩家庭每个孩子的平均养育支出低24%。(Expenditures by married-couple households with only one child averaged 27 percent more than expenditures per child in a two-child, married-couple family. Expenditures by married-couple households with three or more children averaged 24 percent less per child than expenditures on each child in a two-child, married-couple family.)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