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农村春节习俗:舞龙表演的魅力与传承
亳州农村春节习俗:舞龙表演的魅力与传承
舞龙表演是中国农村地区一项重要的传统民俗活动,在皖北农村更是热闹非凡。每逢春节等传统节日,舞龙队伍走街串巷进行表演,不仅增添了节日气氛,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将为您介绍亳州农村的舞龙习俗,以及这一传统活动在当代社会的发展现状。
1/ 8舞龙表演是皖北农村一年当中最热闹的节目。每逢传统节日春节期间,舞龙队伍走街串巷进行表演热闹非凡,在空中来回翻舞的巨龙让年味更浓。舞龙表演是吉祥的事情,前来观看舞龙表演的农民希望沾到龙气,给家庭带来好运。
2/ 8舞龙表演现场人山人海、万人空巷。长龙出动,表演者奋力展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波澜壮阔让村民眼花缭乱、啧啧称赞。随着围观的出一阵阵欢呼和喝彩声,表演者更加激情高涨,扑天盖地,掌声再次点燃村民的热情。
3/ 8记得小时候,每年春节,村里都来舞龙队表演。八个竹扎的长圆形笼子,另外加上一个竹扎的“龙头",用九根木棍穿起来,再披上一块画有龙鳞的“龙被",一条巨龙就扎成了。九个人穿着黄色的绸缎衣裤,扎着红色的头巾和腰带,每个人擎一根木棍,在顶龙珠的人的带领下,顺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完成游、翻、腾、盘、穿、缠、戏等舞龙精彩的动作,吸引村民驻足观看。
4/ 8现如今,舞龙表演逐步淡出我们的视野,成为村民们难以追寻的记忆。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许多农民外出务工,农村舞龙队伍逐渐减少,舞龙队成员只能在春节期间相聚在一起,偶尔玩起舞龙表演。
5/ 8据传说,当年大禹治水的时候,曾经有一种有翼的应龙,以尾划地,为大禹治水指出疏导洪水的路线,才有后世江河的浩荡。春秋楚国诗人屈原,他把应龙帮助大禹治水的故事,写进《天问》一诗之中,流传至今。
6/ 8在皖北农村有句谚语:“二月二龙抬头”,二月初二这一天,舞龙节目的上演,为传统节日增添了无限的欢乐。经过几千年的演绎和发展,舞龙表演种类繁多,全国各地各具独有特色。舞龙表演的变化,基本上以地域或民族的不同有所差异。据资料记载,全国各地的舞龙表演,种类较多,在100种以上。
7/ 8巨龙来回飞舞,村民们急忙寻找找制高点观看精彩的瞬间。舞龙节目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之一。舞龙的时候,巨龙跟着绣球做出穿插、翻舞等各种高难度的动作,继续向村民们展示扭、挥、仰、、跳、摇等各种姿势。在农村每逢喜庆的日子,村民们以舞龙的方式祈求平安,为传统节日增添了浓厚的色彩。
8/ 8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一些农村年俗逐步淡出我们的视线。一些乡村年俗文化成为村民们难以忘怀的记忆。新年的来临,农民搬进新居,依然期待传统的年俗文化重回乡村,依然期待那铿锵的锣鼓声,期待舞龙表演来到新农村,找回童年那一段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