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开创现代埃及学研究
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开创现代埃及学研究
1799年,一块刻有三种文字的石碑在埃及罗塞塔被发现,这块石碑成为了解读古埃及文明的关键。然而,真正让这块石碑闪耀历史光芒的,是一位名叫让-弗朗索瓦·商博良的法国语言学家。他不仅成功解读了石碑上的象形文字,还为现代埃及学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天才少年的语言天赋
商博良于1790年出生于法国菲热克镇的一个书商家庭。他从小就展现出了惊人的语言天赋,12岁时就已经掌握了六种古代和东方语言,包括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迦勒底语、阿拉伯语和叙利亚语。然而,真正让他声名鹊起的,是对古埃及语言的破译。
解码象形文字的艰辛之路
商博良对古埃及文字的兴趣可以追溯到他16岁时的一次演讲。他推断科普特语是古埃及语言的最新形式,这一见解为他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819年,他在《布列塔尼卡百科全书》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象形文字的匿名文章,展示了他在这一领域的初步研究成果。
真正的突破发生在1822年。商博良利用罗塞塔石碑上的王室名字作为关键证据,发现埃及文字是由代表声音的拼音字母和代表物体与概念的表意文字组合而成的。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古埃及文字的认识,为解读古埃及文明提供了可能。
“埃及学之父”的诞生
商博良的发现并非一帆风顺。他的研究遭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甚至有人暗示他的成果可能借鉴了英国学者托马斯·杨的研究。然而,商博良在1824年出版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系统概要》彻底消除了这些质疑,书中详细阐述了他的研究成果,破译了450个单词群,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他已经解开了古埃及语言的秘密。
作为对他卓越贡献的认可,国王查理十世任命商博良为卢浮宫埃及藏品的首任馆长。1828年,他终于有机会亲自访问埃及,这次旅行让他能够亲手记录下许多珍贵的文字资料。遗憾的是,这位天才学者在1832年英年早逝,年仅41岁。
永恒的学术遗产
商博良的早逝并没有中断他的学术事业。他的兄弟雅克确保了他未完成的语法和词典分别于1838年和1842年出版。这些著作,连同他之前的研究成果,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商博良的贡献远不止于解读一种古老的文字。他打开了通向古埃及文明的大门,使我们能够了解这个神秘文明的宗教、历史和日常生活。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当我们说商博良是埃及学的祖师爷和奠基人时,毫不夸张。”他的工作不仅揭示了一个古老文明的秘密,更为人类理解自身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