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焦虑到心血管病:呼吸急促的成因与应对指南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20:1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焦虑到心血管病:呼吸急促的成因与应对指南

呼吸急促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焦虑、心血管疾病和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些原因,并提供区分和应对的方法。

在《脑筋急转弯2》(Inside Out 2)中,我们见证了主角莱莉在面对成长过程中的种种挑战和情绪变化。在这部续集中,焦虑(Anxiety)这一新的情绪角色首次登场,对莱莉的内心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焦虑作为新加入的情绪,试图保护莱莉,但同时也让她感到更加不安和压力。正如在《脑筋急转弯2》中,莱莉必须学会理解和管理她的焦虑情绪,我们在面对呼吸急促时,也需要了解内心情绪与身体症状之间的关联。

感受到呼吸急促(shortness of breath)是一种令人害怕的症状,让人不禁想知道背后的原因。这种在医学上出现呼吸困难(dyspnea)的时候,往往可能由多方面因素引起——从情绪方面的敏感程度增加,例如焦虑症发作,到严重的心脏疾病引发的问题都有可能。说到这里,我们要讨论一种疾病,伴随着这个疾病的进展,所出现的呼吸急促,可能只是焦虑导致的现象,也可以是很严重的心脏衰竭引发的症狀!前者是情绪焦虑的恐慌发作,而后者则是会有生命危险的心血管重大并发症,究竟什么疾病这么神秘?答案就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一个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的病患,如果沒有接受适当的治疗,甚至完全忽略这个疾病的存在,当他出现呼吸急促的情况时,可能只是情绪焦虑伴随而来的过度换气现象,也可以是心臟衰竭的危急情况。由于呼吸急促可能涉及重大健康问题,了解呼吸急促的原因非常重要哦!因为每种情况需要不同的应对方法,对于即时的缓解和长期的治疗都非常关键。今天我们要来好好探讨这个问题,厘清背后的原因,并找出有用的应对方法。

睡眠呼吸中止症会加重焦虑跟心血管疾病!

睡眠呼吸中止症经常与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共存,包括焦虑、抑郁等等。如果在睡眠期间因为上呼吸道的松弛塌陷而出现呼吸暂停、浅呼吸等等异常呼吸,就很容易干扰到睡眠的稳定情形,甚至造成反复觉醒的现象。根据研究,大约有30-50%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病患可能会从一开始的呼吸异常慢慢演变成容易觉醒的问题,甚至因此出现失眠的问题,在医学上称为失眠及睡眠呼吸中止共病症(CO-Morbid Insomnia and Sleep Apnea,COMISA)。

失眠及睡眠呼吸中止共病症(COMISA)是指同时患有失眠和睡眠呼吸中止症(OSA)的一种情况。可想而知,出现COMISA的病患,在睡眠期间因为呼吸的问题睡不安稳,除了睡眠不足外,再加上呼吸异常引发间歇性缺氧,所造成的交感神经兴奋,都可能会影響调控睡眠的神经系统,变得比较警觉,不容易入睡或是片段化睡眠。久而久之,对于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应对方式,就容易出现焦虑的问题,可想而知,类似的問題在原本就是焦虑的患者中就更為常見。這類病患經常難以入睡或維持睡眠時長,加上睡眠呼吸中止症進一步惡化這個問題,更難以進入深層睡眠或是維持足夠的快速眼動睡眠來排解情緒壓力,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最終導致更嚴重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問題。

睡眠呼吸中止症除了提高失眠的可能性与焦虑的恶性循环外,更重要的是对心血管健康的影響,透过以下幾個生理機制所引發的問題:

  • 间歇性低血氧:睡眠期间反复出现的呼吸中止,会引发间歇性低血氧。这种低血氧的状态会增加氧化压力和发炎反应,损害血管内皮功能(Endothelial Dysfunction),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包括冠状动脉疾病,甚至中风等等。

  • 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夜晚的间歇性缺氧和睡眠片段化会增加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除了引发高血压之外,也是心肌梗塞和中风的主要成因,而持续性高血压会对心脏和血管造成进一步损害,加剧心血管疾病的發展。

  • 胸腔负压增加:当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经历上呼吸道塌陷时,呼吸气流的阻力增加,身体将需要更加费力地吸气来克服呼吸气流的阻力,这种额外的过度吸气将使胸腔负压增加,提高心脏运输血液的难度,于是心脏需要更大的收缩力量来克服这些增加的负荷,长期下来,这会导致心室肥大(心脏肌肉变厚),持续的负荷增加最终可能导致心臟衰竭。

  • 左心室输出量受限:由于胸腔负压增加会提高回心的血流量(venous return increased),同时由于缺氧也会增加肺部血管收缩而提高肺动脉的压力,最后就会导致右心室压力大幅增加而挤压到左侧的心脏,造成左心室在舒张期无法得到充分的扩张让血液流入,影响到输出效率,形成相对的心脏输出量低下的问题,由于这种问题并非心肌收缩能力不足造成,因此在白天接受检查的时候不易被察覺。

因此,如果已经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随着患病的时间增加,潜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就可能更高,甚至出现心臟衰竭的症狀,在白天活动时出現力不从心的現象,若是先入为主地以為只是睡眠品質不佳引發的精神不濟,就非常危險了!

焦虑如何引发呼吸急促

当你感到焦虑时,身体会进入「战或逃」反应(fight or flight),这会导致心跳加快和呼吸急促。这种状态可能会让你感到呼吸困难或过度换气,这在惊恐发作时很常见,过度换气指的是快速且浅的呼吸,这会打乱身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可能让你感到更喘不过气来,甚至胸口紧绷。

关于焦虑对呼吸的影响有許多誤解,如果你過度換氣,應該用紙袋來呼吸。但事實上,用紙袋悶住口鼻反而因窒息感而增加焦慮感。相反,建議使用橫隔膜呼吸,從腹部進行深而均勻的呼吸,有助於穩定呼吸並減少焦慮。另一個誤解是,焦慮引起的呼吸急促會導致昏倒,然而,驚恐發作時,血壓通常會上升而不是下降,因此昏倒的情況非常罕見。

心脏疾病如何引发呼吸急促

许多心脏问题可能会导致呼吸急促,这种情況可能突然出现或逐漸发展,无法解释的呼吸急促可能暗示心臟结构或功能的问题,像是冠狀動脈疾病(CAD),由於冠狀動脈內斑塊堆積,導致心臟缺氧,特別是在運動或高壓環境情況下,引發呼吸急促和胸痛。心臟衰竭則是使血液在肺部累積,導致肺部充血,尤其在夜間平躺時加重,伴隨腿部腫脹和體重增加。心律不整如心房顫動減少血液和氧氣供應,活動或休息時都可能引起呼吸急促,伴隨心悸、頭暈和疲勞。最後,瓣膜疾病如瓣膜狹窄或閉鎖不全,影響血液流通,增加心臟負擔,引發心臟衰竭和呼吸急促。

虽然胸痛是心脏病发作的常见症状,但呼吸急促和疲劳加重也可能是主要表现。举例来说,如果你在爬楼梯时感到突然的呼吸困难和胸痛,就可能是心脏问题的信号。

如何区分呼吸急促是焦虑还是心脏问题引发的呢?

那么要如何区分一个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患,当他出现呼吸急促的时候,究竟是焦虑还是心脏的问题引发的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思考:

焦虑发作时如何使用呼吸法?

腹式呼吸法(Diaphragmatic Breathing)

又称为横膈膜呼吸法,腹式呼吸的核心在于使用横膈膜这块位于胸腔底部的肌肉来进行呼吸。当横膈膜收缩时,增加胸腔的体积,让肺部能够吸入更多的空气。

缓慢呼吸法(Slow Breathing)

缓慢呼吸的原理在于通过减慢呼吸速度,增加吸气和呼气的深度来刺激副交感神经系統,这有助于降低心率、血压,并促进身体的放松反应。

什么情况下才能确保呼吸练习有效果?

根据系统性文献回顾和分析,以下是有效呼吸练习中显著相关的五个组成要素,这些要素对于减轻压力和焦虑非常重要:

  • 避免单纯快速呼吸 (Fast-only Breathing):呼吸练习中,单纯快速呼吸的效果较差。过快的呼吸节奏不利于压力和焦虑的减少,反而可能增加身体的交感神经活动,进一步增加压力感。

  • **每次练习时长不少于5分钟 (Session Duration ≥ 5 Minutes):**呼吸练习的持续时间对它的效果有直接影响。每次练习时长至少5分钟能确保达到足够的放松效果,帮助减少压力和焦虑。

  • 搭配人为训练 (Human-guided Training):有效的呼吸练习应该搭配教学素材,例如线上已录制的音档或影片,能帮助参与者正确进行呼吸练习,并提高练习的效果。

  • 多次练习 (Multiple Sessions):多次重复的呼吸练习有助于巩固效果,这意味着呼吸练习应该不止一次,而是需要多次进行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 长期练习 (Long-term Practice):即在一周内进行至少6次的呼吸练习,持续性的练习,效果才能持久。

结论

通过探讨引起呼吸急促的多种原因——包括焦虑、心臟问题和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等,找出呼吸困难的根本原因,有助于进行适合的治疗。焦虑引起的过度换气、因心脏问题引发的运动性或夜間呼吸困难,以及睡眠呼吸中止症,认识这些病因能帮助人们在就診過程中選擇有效的治療策略,提升生活品質。

參考資料

  • Cowie, M. R., Linz, D., Redline, S., Somers, V. K., & Simonds, A. K. (2021). 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ACC State-of-the-Art Review.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78(6), 608–624.https://doi.org/10.1016/j.jacc.2021.05.048

  • Bentley, T. G. K., D'Andrea-Penna, G., Rakic, M., Arce, N., LaFaille, M., Berman, R., Cooley, K., & Sprimont, P. (2023). Breathing Practices for Stress and Anxiety Reduction: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Based 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Brain sciences, 13(12), 1612.https://doi.org/10.3390/brainsci13121612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