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很苦恼回南天,还给它起了个骇人听闻的名字!
古人也很苦恼回南天,还给它起了个骇人听闻的名字!
身处广东的小编刚刚历经了一场“回南天”,在“水帘洞”挣扎了好几天,看着已经晒出水的衣服时,不禁好奇:古代有没有这样让人头疼的“回南天”呢?他们没有抽湿机、空调这些现代设备,究竟是怎么抵抗这个“潮湿大军”呢?靠一身正气吗?
查了一些资料,真的觉得古人太不容易了,这“回南天”还真是一视同仁。
唐代大文豪韩愈在贬谪到岭南时,对当地的潮湿天气感到十分不适应。他的诗中描述了“回南天”时,蜀犬对着太阳狂吠的情景,可见那时的天气有多么的潮湿和诡异。
同样被贬到岭南的苏东坡,也有感而发:“岭南天气卑陋,地气蒸溽,而海南尤甚。秋夏之交,物无不腐坏者。人非金石,其何以能久?”简单地说,就是“被窝里湿气重,食物容易腐烂”。
显然,从未经历“回南天”的苏东坡对这样的天气也是十分不适应。
古人其实对“回南天”,也是十分苦恼的。有史料记载,古人给回南天起了个骇人听闻的名字——“瘴气”,意为潮湿、闷热、令人不适的空气。
每每碰到这种“瘴气”,人就会很容易感染风寒,还会常日无精打采的。
实在不敢相信,生活在古代的岭南地区,没有空调和除湿机,是多么的烦恼啊!
但古人也有古人的智慧,他们总结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经验,还真的弄出了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来应对“回南天”。
石灰,一个在古代极其常见的物质,却有着不俗的吸湿能力,
于是在“回南天”时,人们会在室内放置石灰块。这样,石灰就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降低室内的湿度。而且,当石灰吸湿后,晒一晒还能重复使用,真是一举两得!
除了石灰,稻草也是古人对抗湿气的得力助手。稻草有着很好的吸水性,人们将其铺在室内地面,让稻草默默地吸走空气中的水分。与此同时,稻草的淡淡清香也给室内带来了宜人的气息,为潮湿的日子增添了一丝生活的味道。
除了这些物理方法外,古人还发现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技巧。例如,在“回南天”时,尽量打开窗户,让新鲜的空气进入室内,带走湿气。同时,减少在室内晾晒衣物或大量用水拖地等行为,以降低室内的湿度。还有烤火,可取暖又能祛湿。
这些看似简单的技巧,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生活经验。它们可能并不起眼,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蕴含着古人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和智慧。
是的,在今天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或许很容易忘记那些过去的日子里,古人是如何依靠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度过一个个难关的。而当我们真正了解了这些历史故事后,我们会对生活有更多的感慨和领悟。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