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辨别真伪律师,掌握诉讼代理要点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54:0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辨别真伪律师,掌握诉讼代理要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寻找律师。然而,网络上的律师信息鱼龙混杂,如何辨别真伪律师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如何在网络时代安全地委托律师,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

通过网络方式或他人介绍认识的律师,不可只靠网络聊天工具、电话沟通交流,有诉讼需求、要委托律师打官司的,一定要仔细查看其是否持有有效的律师执业证和法律工作者执业证,正规律师持有司法行政机关颁发的律师执业证书,律师执业证上印有执业证号,可以在司法局官网上查验真伪;还应当到律师办公场所进行实地验证,查看其是否在正规场所办公;还要签订正式的委托代理合同及开具合法有效的发票,防止遭遇诈骗,同时在诉讼中律师应当向办案法官提供所在律所所函及委托书。当事人应提高分辨能力,通过正规渠道委托律师,维护自身权益。

诉讼代理人的相关规定有哪些,小编带你一起去看看:

一、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可以委托几个诉讼代理人?可以委托哪些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进的公民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这里的近亲属是指与当事人有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姻亲关系以及其他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亲属。工作人员是与当事人有合法劳动人事关系的职工。

二、民事诉讼中,哪些人不能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其他依法不能作为诉讼代理人的主体,不得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三、委托他人代为参加民事诉讼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哪些材料?

  1. 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必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2. 律师还应提交律师事务所证明材料、律师执业证。

  3. 基层法律工作者还应当提交基层法律服务所出具的介绍信、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以及当事人一方位于本辖区的证明材料;

  4. 当事人近亲属还应当提交本人身份证件和与委托人有近亲属关系的证明材料;

  5. 当事人的工作人员应当提交本人身份证件和与当事人有合法劳动人事关系的证明材料;

  6. 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推荐的公民应当提交本人身份证件、推荐材料和当事人属于该社区、单位的证明材料;

  7. 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应当提交本人身份证件和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规定的证明材料。

四、能被有关社会团体推荐担任诉讼代理人的公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社会团体推荐公民担任诉讼代理人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 社会团体属于依法登记设立或者依法免予登记设立的非营利性法人组织;

  2. 被代理人属于该社会团体的成员,或者当事人一方住所地位于该社会团体的活动地域;

  3. 代理事务属于该社会团体章程载明的业务范围;

  4. 被推荐的公民是该社会团体的负责人或者与该社会团体有合法劳动人事关系的工作人员。

  5. 专利代理人经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推荐,可以在专利纠纷案件中担任诉讼代理人。

五、民事诉讼中,委托诉讼代理人享有哪些权利?

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委托诉讼代理人代为进行诉讼活动,除具有代理权限范围内的权利外,还享有以下权利:调查收集证据;查阅本案有关材料。查阅案件材料的范围和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规定。

六、民事诉讼中,委托诉讼代理人有权代理有哪些事项?

作为委托诉讼代理人,代理权限有以下两种:一般授权,代理人只能依据委托行使程序性的诉讼权利,如代为起诉、代为提交证据等;特别授权,代理人可以依据委托行使实体性诉讼权利,如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

如果授权委托书中仅写“全权代理”而无具体授权时,视为一般代理,诉讼代理人无权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

七、离婚案件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出庭应诉的,本人是否可以不必出庭?

因离婚案件可能涉及身份关系的变更,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思的意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

八、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变更或者解除后,当事人应当如何处理,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委托诉讼代理关系成立后,当事人可以和委托人对代理权限进行变更或者解除代理权。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变更或者解除后,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和诉讼的政策进行,当事人应当书面告知人民法院,并由人民法院通知对方当事人。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