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花对紫薇郎
紫薇花对紫薇郎
紫薇花,这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植物,不仅以其独特的自然特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唐代的官制到白居易的古诗,紫薇都是官气、贵气十足的样子,所以又有了宫廷花和官样花的别称。
童年的记忆
紫薇是我最早认识并印象特别深刻的树种,只不过我们叫“抓痒花”,可不知道紫薇这么文雅别致的大名。在集镇所在地“白邑完小”读小学的时候,校园内就有两棵高大的滇朴,一棵八月飘香的桂花,一棵“应是玉帝曾掷笔”的紫玉兰(辛夷),再就是一棵抓痒花了。除一棵滇朴自然死亡外,这几棵上百年树龄的传统树种,现都是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
新工人文化宫路边的一棵紫薇(拍摄于2024年6月7日高考日)
再就是离集镇东北向一公里左右的青龙潭,那里是昆明城市饮用水重要的泉点之一,有三个较大的龙潭汩汩冒着清泉,汇聚到冷水河,流淌到松水坝水库,供奉着青龙帝君的大殿内也有一棵古老的抓痒花树。
最初对紫薇的认识,一是不算高大的树形,树皮脱落,树杆光滑,特别是冬季落叶后,整棵树更显得光秃秃的。二是绿叶中长长久久开着粉紫色、皱皱褶褶、细细碎碎的花穗。三是据说这种花树怕痒,你一抓挠树杆,它就花枝乱颤,似乎还会发出咯吱咯吱的笑声,顾名思义抓痒花。当然有的地方也叫“痒痒树”“不耐痒树”。四是这种树一般栽在宫观、寺庙里(白邑小学在改新式学校以前为“万福寺),于晨钟暮鼓、香雾缭绕中影影绰绰,是一种有神秘感和具灵性的树。
文化的象征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当学习到白居易《直中书省》里的这句诗时,我对紫薇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喜爱。
原来,在唐开元元年(713年)的时候,由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一的中书省,主要为皇帝拟写诏书的地方,直接改为了紫薇省,取天文中紫薇垣之义。
紫薇垣指北极星所在的星宿,北极星最亮,且成“众星拱月”之势,古代天文学家将紫薇垣视为天帝的居所,视为天帝掌管天下万物的象征,意示着职位高、权力大。《后汉书》记载:“天有紫薇宫,是上帝之所居也。”所以也有了后来皇帝居住的地方叫“紫禁城”,还有紫气东来,大红大紫,红得发紫都是国人喜爱的意象。
对应的中书令就有了紫薇令,中书舍人就有了紫薇舍人的称呼。因为紫薇自带贵气,中书省内也多植紫薇花。白居易作中书舍人时,于一个静夜在中书省“丝纶阁”值班,当工作任务完成,举目四周摆满了各种文书,钟鼓楼上传了记时的刻漏声,此时阒寂无人,只有庭院里紫薇花和白居易默然相对。
无巧不成书,一位是紫薇舍人,一棵是紫薇树,此时天人合一,人神共通,灵感乍现,白居易咏出了“紫薇花对紫薇郎”的千古名句,紫薇郎也成了中书舍人的雅称。
除了这次值夜有感,白居易还写过两首关于紫薇的诗,在下一首《紫薇》诗中,白居易的“紫薇郎”变成的“紫薇翁”,已经“名目虽同貌不同”了,他告诉我们,紫薇“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他曾经还在浔阳官舍看见过两棵高大的紫薇,在兴善僧庭也见过一大株,而他自己在苏州的居所,花堂栏下也栽种了和自己缘分不浅的紫薇。从“紫薇郎”到“紫薇翁”,不禁要令人感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好在还有紫薇一直相伴,不离不弃,给人慰藉。
从唐代的官制到白居易的古诗,紫薇都是官气、贵气十足的样子,所以又有了宫廷花和官样花的别称。唐、宋以来还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写过紫薇,陆游在他的《紫薇》诗里就写道:“钟鼓楼前官样花,谁令流落到天涯?”也是直接典出白居易的《直中书省》。
翻开典籍,写紫薇的名篇佳作比比皆是,单我学习到,较喜爱的古诗就有十多首。这说明了紫薇在中国是一种古老的树种,有着近两千年左右的栽培历史。到了唐代,上至皇家园林,官舍、僧庭、家宅,紫薇种植都很普遍。魏晋时代,紫薇花多种植在高山道馆中,曹植《仙人篇》写到:“回驾观紫薇,与帝合灵符。”
紫薇栽培历史久,树龄也长,几百年树龄的紫薇很普遍。据说梵净山就有千年的紫薇王,树龄有1千余年了。
“十八学士”指18种具观赏性的植物,除了梅花、桃花、杜鹃、石榴、茶花、蜡梅、海棠这些耳熟能详的植物外,紫薇也位列其中。
观赏价值
除了带官气,紫薇具观赏性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花期长,从入夏到秋末,此落彼开,可达百日之久,所以又有了“百日红”的别称。宋代杨万里在自己的《紫薇花》诗中写到:“似痴如醉丽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明代薛蕙也观察到:“紫薇开最久,烂熳十旬期。夏日逾秋序,新花续故枝。”
除了花期长,紫薇耐炎夏秋冷,很皮实,好栽易活。紫薇花色也丰富,有粉色、淡紫色、火红色和白色,其它颜色常见,我自己还没有见过白色的紫薇。《群芳谱》记:“紫薇花一枝数颖,一颖数花。每微风至,妖娇颤动,舞燕惊鸿未足为喻。”是的,紫薇圆锥形的花序顶生枝稍,一簇簇,一穗穗,开时树顶枝稍,一片绚烂。细看不太分得清楚的小花朵有6枚皱巴巴的花瓣,像带皱褶的裙裾。散文具趣味性的汪曾祺在写紫薇的时候是这样的:“紫薇花是六瓣的,但是花瓣皱缩,瓣边还有很多不规则的缺刻,所以根本分不清它是几瓣,只是碎碎叨叨的一球,当中还射出许多花须、花蕊。一个枝子上有很多朵花。一棵树上有数不清的枝子。真是乱。乱红成阵。乱成一团。”
“盛夏遮绿眼,此花红满堂。”开在绿肥红瘦的盛夏,满树红紫,犹如紫气东来,也像火把高举,紫薇又有了中国人喜爱的寓意“满堂红”的别称,叫“火把花”也很形象。
紫薇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树皮容易脱落,你去观赏紫薇,树杆无一例外的都光滑无皮,所以也直接叫了“无皮树”。北人“呼为猴郎达树,谓其无皮,猿不能捷也。”
紫微为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灌木至小乔木(亚乔木),入得了“谱”(《群芳谱》),进得了“纲”。《本草纲目》就记到,紫薇皮、木、花有活血通经、止痛消肿,解毒等作用。
现在紫薇花种植得很普遍了,从一入夏,我随时随地都能欣赏到紫薇花。最早开花,引起我注意的是白塔路与人民中路交界处,春城剧院侧边那两棵,树形、大小、花色(粉红色)都一样,两棵紫薇被彻成两个大花坛保护起来,人还可以坐在台面上休息,紫薇大花伞刚好可以遮荫,我经常从那里经过都要有意看上几眼。昙华寺公园罗汉殿天井里,左右两边对称各一棵,后园瑞应塔前也有几棵。
昙华寺罗汉殿前的一棵紫薇树(拍摄于2024年6月5日芒种日)
6月6日为了让行高考学子,推迟到10点钟上班,我在新工人文化宫前下公交车,路边刚好就有一棵,花开繁盛,好像要以这“满堂红”的绚烂,激励和鼓舞学子考出好成绩,不负十年寒窗苦读功。
作者简介
段红琴,云南省作协会员;昆明市作协理事;昆明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修习传统文化,践行耕读生活,记录自然笔记、园艺笔记,写作生态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