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管鲍之交”到国宴餐桌:鲍鱼的文化传承与历史见证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33:4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管鲍之交”到国宴餐桌:鲍鱼的文化传承与历史见证

鲍鱼,被誉为“海中贵族”,不仅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受到青睐,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春秋时期的“管鲍之交”,到汉朝的食疗与政治,再到三国时期的权贵追捧,宋朝的诗意颂赞,明清的药用价值和宫廷盛宴,直至新中国登上国宴舞台,鲍鱼见证了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和历史变迁。

01

春秋时期的“管鲍之交”

鲍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8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在中国历史上,鲍鱼最早与春秋时期的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故事紧密相连。鲍叔牙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后来推荐管仲当上齐相,从而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成就齐国霸业。他与管仲的友情故事被称为“管鲍之交”。而鲍叔牙自称人生有两大乐事,一为食鲍鱼,二为饮玲珑。所以后世就把盾鱼改称为鲍鱼。鲍鱼也因此象征着尊贵和友谊。

02

汉朝的食疗与政治

汉朝时期,鲍鱼不仅是美食,还被赋予了食疗和政治的双重意义。《汉书·王莽传》记载:“莽军师外破,大臣内畔,左右亡所信,莽忧懑不能食,亶饮酒,啗鳆鱼。”讲述的就是王莽兵败回长安途中打算屠村泄愤,喝酒食鲍鱼后,疲劳缓解怒气消散,不再屠村。此外,西汉成书的《黄帝内经》也记载:“以鲍鱼汁治血枯”,进一步证实了鲍鱼的食疗价值。

03

三国时期的权贵追捧

三国时期,鲍鱼成为权贵阶层的专属美食。《三国志》记载曹操父子非常喜爱鲍鱼,《太平御览》也提到三国时期的人们对鲍鱼的喜爱和珍视。在曹操父子等权贵的追捧下,鲍鱼身价水涨船高,形成中国鲍鱼历史上第一座的价值高峰。《南史·褚彦回传》里记载:“江南无鳆鱼,或有间关得至者,一枚直数千钱”,足见鲍鱼在当时的珍贵程度。

04

宋朝的诗意颂赞

宋朝时,鲍鱼的美味被文人墨客以诗词的形式记录下来。苏轼的《鳆鱼行》全诗七言三十六句,基本涵盖了鲍鱼的历史、味道、价值和功效等方面,侧面反映鲍鱼作为珍贵食材的历史。诗里面用大段篇幅介绍了鲍鱼的加工、制作、收藏的方式,以及明目养睛的药效和馈赠友人的妙用。鲍鱼在宋代不仅是美食,更成为文人雅士笔下的常客,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05

明清的药用价值与宫廷盛宴

明清时期,鲍鱼的药用价值被进一步发掘。《本草纲目》记载:“鲍鱼性平,味甘,咸,可明目补虚、清热滋阴、养血益胃、补肝肾,故有‘明目鱼’之称”。鲍鱼药用价值至此被重视。同时鲍鱼也深受明朝权贵喜爱,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后,明成祖朱棣为了犒赏郑和及众将士,赐宴十日,就有鲍鱼等佳肴。清朝时,鲍鱼成为宫廷全鲍宴的重要食材。康熙御驾亲征击败葛尔丹平定叛乱,命御厨为每位将军煮鲍鱼庆功,自此鲍鱼成为皇帝和达官贵人的专贡美食,被列为“上八珍”之首,后发展出宫廷“全鲍宴”。且进贡干鲍在官场极为盛行。一品官吏进贡一头鲍,七品官吏进贡七头鲍,以此类推。古代日本人很早就发现中国人对干鲍有种莫名其妙的狂热,所以虽然自己对干鲍无感,但为了将干鲍卖到中国,日本人还是勤勤恳恳将制作干鲍的工艺不断完善。江户时代,日本对清朝贸易中会从长崎出口“俵物三品”,即干鲍、海参、鱼翅,用以交换中国的丝绸、砂糖、中药等物。

06

新中国的国宴佳肴

新中国成立后,鲍鱼更是登上了国宴的舞台,成为国家宴请外宾的必备佳肴。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总理亲自设宴招待。为了让尼克松享受到中国美食,“34”号特供处的工作人员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去备齐宴会食品原料,而在得知尼克松喜欢吃海鲜后,当地潜水队还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下海采捞精品鲍鱼。尼克松在得知宴会上的鲍鱼是专门从黄海深处捕捞的时候,也为中国的热情好客而感动。

鲍鱼不仅是一种食材,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象征。从春秋时期的“管鲍之交”,到汉朝的食疗与政治,再到三国时期的权贵追捧,宋朝的诗意颂赞,明清的药用价值和宫廷盛宴,直至新中国登上国宴舞台,鲍鱼见证了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和历史变迁。了解鲍鱼背后的历史文化,不仅能让我们品味美食,更能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