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肢血压差超40mmHg需警惕,专家解读血压测量要点
上下肢血压差超40mmHg需警惕,专家解读血压测量要点
心脏不停地收缩、舒张活动,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循环系统内持续流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称为血压。理想的血压值是<120/80mmHg。
正常成年人,两上肢的血压大多数是不完全相等的。当两侧血压悬殊较大时,应按高的一侧的血压值来诊断高血压和评估。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测量血压已经是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判断血压是否正常的一项必备技能。高血压患者到医院量血压时,医生通常只测量右上臂的血压,这时候有些病人就会提出,要同时测量左上臂的血压,还有一些病人会问“我在家里测量血压时,左侧与右侧的血压总是不同,到底是以哪一侧的血压为准呢?是不是我测量血压的方法不对,所以两侧的血压才不一样?”
其实,病人并没有量错血压,两侧上臂测量的血压值有一定差异,一般可相差10-20mmHg。但是,如果是在平卧位时测,两侧上肢血压可基本相同。所以,各部位测得的血压各不相同,为了便于判断,我们平时以右上臂的血压为准,正常血压范围也是以此来制定的。
另外,我们如果分别测量正常人双臂和双腿的血压,就会发现正常人上、下肢血压也是不同的。上肢所测量的是肱动脉血压,间接反映主动脉的血压,下肢测量的是腘动脉的血压。一般说来,双下肢血压的正常值是收缩压110-159mmHg,舒张压是90-119mmHg。
正常人下肢血压的收缩压比上肢高出30-40mmHg,舒张压高出10-20mmHg,即使是高血压病人,下肢血压仍高于上肢血压。若是上肢血压高于下肢血压属于不正常,常见的此类病人为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
由于血管在人体内的解剖位置不同,离心脏的距离不同,而且血管的直径也各不相同,因而血流流经血管时,对血管壁所受到的压力也不同,受此因素影响,正常人四肢测得的血压值也不相同。这种生理状态下四肢存在的血压差异,在一般高血压病人中也同样存在,这对判断一些疾病有很大帮助。
许多疾病时,四肢的血压会发生变化,这时血压的生理差别会消失或更加显著。比如说当两侧上肢血压值差增大,超过20mmHg时,可能存在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主动脉瘤、动脉导管未闭或锁骨下动脉发育异常及主动脉夹层血肿等疾病。
而当出现上肢血压显著高于下肢血压,可能存在主动脉缩窄、下肢无脉型大动脉炎、主动脉夹层血肿、腹主动脉瘤、髂动脉或股动脉栓塞时,就会出现上肢血压升高,而下肢血压降低。
但是,下肢血压与上肢血压的差别有一个范围,如果差别过大也提示存在某种疾病。比如当下肢血压明显高于上肢血压,上、下肢血压相差超过40mmHg时,可能存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最后提醒大家,只要我们记住两个数据就可以了,上、下肢血压相差不超过40mmHg是正常的,两侧上肢血压相差20mmHg以下是正常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