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四季养生法,你get了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四季养生法,你get了吗?

引用
腾讯
15
来源
1.
https://news.qq.com/rain/a/20250103A02PW900
2.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4-10/25/nw.D110000renmrb_20241025_3-19.htm
3.
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512036.html
4.
https://www.heshan.gov.cn/jmhswjj/gkmlpt/content/3/3050/post_3050271.html
5.
https://wjw.sz.gov.cn/gzcy/ywzs/jbyf/content/post_11389336.html
6.
https://www.bhatcm.com/science/584.html
7.
https://www.xizang.gov.cn/xwzx_406/bmkx/202412/t20241212_451678.html
8.
https://www.ylchangxing.com/nd.jsp?id=12
9.
https://public.xinzheng.gov.cn/D280502X/8292140.jhtml
10.
https://wjw.beijing.gov.cn/bmfw_20143/jkzs/jksh/202403/t20240320_3594790.html
11.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6388020e4b06dced9c69f2f.html
12.
https://www.dz2yy.com/News/HTML/5133.html
13.
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408/content_6967044.htm
14.
https://www.jjq.gov.cn/openness/public/6606141/39701678.html
15.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77bbfc7e4b0595c185fcd6b.html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不仅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法则。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四季的变化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顺应四季变化进行养生,是预防疾病、提升健康水平的关键。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四季养生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掌握这一古老的养生智慧。

01

中医四季养生的理论基础

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是“天人合一”,即人体与自然界的阴阳五行规律相呼应。《黄帝内经》中提到:“夫人生于地,命悬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这表明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节律息息相关。

四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养生要点,通过调整饮食、作息、运动和情绪,达到调和阴阳、预防疾病的目的。

02

四季养生具体方法

春季养生:养肝护肝,调畅情志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生发的时期。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肝护肝。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气调畅则气血流通,情绪稳定。

  • 饮食调理:多食新鲜蔬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少食寒凉食物。可食用枸杞、菊花、山楂等具有疏肝解郁、养肝明目的中药。
  • 运动养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前做好热身活动,运动后进行适当的拉伸和放松。
  • 情绪管理: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春季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

夏季养生:清补平补,养心安神

夏季气温升高,人体阳气旺盛,养生的重点是养心安神。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夏季养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疾病。

  • 饮食调理:以清淡、新鲜、易消化为主,少食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多吃如蔬果、蛋类、豆制品等,少食寒凉食物。适宜清补、平补。但是在饮食中需要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提供热量和能量,因此应补充大量的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最适宜的食物有:绿豆、小麦、鹅肉、鸡肉、苦瓜、冬瓜、番茄、西瓜等。
  • 运动养生:适宜在下午锻炼,避免晨练时的污染和高温。健康老人在运动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检查与测评,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需加强家庭防护意识,尽量在家人的陪同下在家中进行锻炼。而对于患有各种多发病易发病的老人,则最好随身携带有关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 心理调适:养心忌怒,注意午休和室内通风。炎热的夏季,人们往往因为天气的炎热而出现急性情绪中暑,这对夏季养生的危害非常大。尤其是老年人,如果“发火”的话会造成心肌缺血,使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会发生猝死。所以,防止情绪中暑是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
  • 起居调适:早起晚睡,注意室内外温差,避免着凉。夏季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非常旺盛,应该注意调摄起居,不妄劳作,注意衣着,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

秋季养生:滋阴润肺,调和阴阳

秋季天气转凉,养生的重点是滋阴润肺。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秋季养肺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呼吸道疾病。

  • 饮食调理:以“滋阴润肺”为主,少食辛辣,多食酸味食物。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吃广柑、山楂、新鲜蔬菜、酸味食品;多补充水分,多吃水果与绿叶蔬菜;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胃生津。
  • 运动养生:适宜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登山等。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故要多呼吸新鲜空气,在清凉的晨风中散步、跑步,这不但是在进行“空气浴”,还接受了耐寒训练,使身体能适应寒冷的刺激,为度过即将到来的寒冬作充分的准备。
  • 调节湿度:秋季的空气都很干燥,秋分瑟瑟,吹走了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在这个季节中,我们有时会感觉口干舌燥的症状,而且皮肤还很容易干裂。所以我们在居住的地方一定要保持室内的湿度,并且多喝一些水,保持体内水分充足。
  • 中药调护:根据秋季的特点,可适当服用一些维生素类制剂。另外,还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进行保健,如西洋参、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胖大海等。平素为阴虚体质的人,可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如果出现皮肤与口角干燥、口舌生疮、咳嗽、毛发脱落等,即“秋燥”现象,可适当选服些滋阴润肺的补品或药粥。如沙参、百合、银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适量煮粥,早晚服食,能起到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作用。

冬季养生:闭藏阳气,温补肾精

冬季天气寒冷,养生的重点是闭藏阳气。中医认为“肾主藏精”,冬季养肾可以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和免疫力。

  • 起居调养:遵循“早睡晚起”的原则。早睡能够保养人体阳气,使身体保持温热状态,而晚起则可养人体阴气,待日出之后再起床。睡觉时不可蒙头大睡,因被窝中空气不流通,氧气会稀少。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睡觉,会感到胸闷、恶心,甚至会从睡梦中惊醒并出虚汗。
  • 精神调养:中医讲“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追求内心的平静非常重要。冬至时节,人们其实很容易感到郁闷。因为冬季大多数时候天空不像夏天那样总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这样的天气容易让人心情低落。所以,我们应当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总是烦躁不安,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拥有一个好心情。
  • 运动调养:适度锻炼对心血管、呼吸、消化、运动、内分泌等系统都大有益处。这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些强度不高的体育活动,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也可以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去爬爬山、散散步。锻炼应以微微出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因为汗多会泄气。
  • 饮食调养:肾脏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充足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在饮食上要时刻关注肾脏的调养,适当多吃动物性食品、豆制品以及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例如: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
  • 防病保健: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养心气也……”其意思是冬季应减少咸味食物,多吃苦味食物,以养心气。但需注意,不能进补过度,否则就会出现肾水过旺的情况,从而导致肾水克制心火太过,造成心气虚弱。
03

四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1. 因人而异:养生要根据个人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例如,阳虚体质的人适合温补,阴虚体质的人则适合滋阴。
  2. 循序渐进:养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不要期望短时间内看到明显效果,而应注重生活方式的持续调整。
  3. 专业指导:在使用中药调理时,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服用导致不良反应。
  4. 综合调理:养生不仅仅是饮食或运动的单一调整,而是包括饮食、作息、运动、情绪管理在内的全方位调理。

中医四季养生法,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人体健康的独特理解。在现代社会,这一养生智慧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顺应四季变化调整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疾病,提升生活质量,享受健康、和谐的生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