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选《草虫图》:元代花鸟画精品如何影响当代设计
钱选《草虫图》:元代花鸟画精品如何影响当代设计
元代画家钱选的《草虫图》(又称《荷塘早秋图》)以秋日荷塘为背景,描绘了青蛙、蜻蜓、螳螂、荷叶、芦苇等景物。画面中的草虫不仅准确、真实,而且各具姿态,自然生动。整个画面墨色浓淡变化丰富,设色清雅淡逸,布局疏密得当,全卷神完气足,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幅画不仅展示了高超的绘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更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钱选(1239—1299),字舜举,号玉潭,又号巽峰、霅川翁,别号清癯老人、川翁、习懒翁等,是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末元初的著名画家,与赵孟頫等合称为“吴兴八俊”。他的画风幽静雅丽,花鸟画绝无媚俗之气,看似南宋“近体”却迥异于南宋而自成一格。草虫是钱选擅长描绘的题材,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生动逼真的草虫形象。
赵孟頫与钱选的艺术风格
赵孟頫是元初画坛的核心人物,其艺术理念和实践对后世影响巨大。他提倡“书画同源”,将书法融入绘画,增强艺术表现力。代表作包括《鹊华秋色图》和《秀石疏林图》,展现了文人画的审美追求。
钱选的花鸟画绝无媚俗之气,看似南宋“近体”却迥异于南宋而自成一格。他的《草虫图》等作品不仅展示了高超的绘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更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当代设计中的灵感来源
在上海博物馆东馆的书画馆设计中,就融入了赵孟頫和钱选的艺术元素。上海博物馆东馆的书画馆以中国古代文化为陈列布展理念,汲取园林造景元素和工艺,注入江南文化、海派文派精髓,使观赏空间多维度地强化书画平面二维的表现力。
步入书法馆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充满诗意的种蕉厅,既是一个装置作品,又是帷幕隔断。其设计灵感来自唐代书法家怀素的传奇故事,相传怀素因无纸可用,便在芭蕉叶上挥毫创作。帷幕内外影影绰绰的“蕉石”出自唐孙位《高逸图》经典画意。展厅通过芭蕉树影、太湖石雕塑与LED屏幕营造独特意境,使得置身其中的观众瞬时沉浸于一种沉静的观展氛围,于自然与人文意境中体悟中国的翰墨丹青。
展览按书法馆、绘画馆、海上书画馆三大展陈空间动线顺序,分设种蕉厅、五合廊、六法亭、双清桥、与可道、石库门、海派书房、画禅室,组成“书画馆八景”,令观众身临其境,领略古代艺术的诗情画意。
小品景观的视觉造型均源自馆藏书画中一树一花,一山一水,假以成景,试图成为溢出画作的自然和人文,消弥人与物的物理空间。
艺术理念与当代设计的契合
赵孟頫提倡的“书画同源”理念,与当代设计中追求的跨界融合不谋而合。而钱选的细腻笔触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为现代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元素和灵感来源。他们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价值上熠熠生辉,更在当代设计领域展现出持久的生命力。
为了保护古代书画文物在展陈环境中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上博自主研发并建设了一套书画恒温恒湿系统。展厅采用全球顶级恒温恒湿技术,确保文物的完美保存。独特的“玻璃消失术"使观众可以更清晰地欣赏展品细节。
结语
赵孟頫和钱选的艺术成就不仅在元代画坛独树一帜,更在当代设计领域展现出持久的生命力。他们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继续启迪着现代设计师的灵感,为当代艺术创作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