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会思考的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学全攻略
培养会思考的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学全攻略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批判性思维已经成为个体应对复杂世界、独立思考和有效决策的核心能力。然而,如何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仍然是许多教育者面临的难题。本文将结合专家观点、教学案例和实践经验,探讨学校如何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
批判性思维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变革
近年来,批判性思维理论已发展形成新的前沿——即直接对准解决实际问题和促进知识生产,培养有问题、有想法、有论证的“三有”人才。加拿大知名批判性思维学者马克·巴特斯比富有洞见地看到,在中国发展批判性思维教育的优势,恰好在于起步较晚,有条件跳过西方在探索批判性思维教育过程中走过的“仅仅是逻辑性评估已有论证”的弯路,直接进入培养探究实证和知识创新能力的批判性思维教育阶段。
面对批判性思维教育实践中的种种问题和困惑,专家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教师培训:教师应系统学习批判性思维原理与方法,开设独立的批判性思维课程,专门讲授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知识生成、提高明辨能力的批判性思维原理与方法。
学科融入: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灵活地把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融入学科教学。
课堂文化:重视培养批判性思维精神习性。基础教育阶段应更重视精神习性的培育土壤,即利用课堂软环境进行文化重构,培养批判性思维精神。比如,保护质疑、探究新问题的好奇心和内驱力,启发多元对话,倾听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细致分析、深入思考、谨慎定论等。
知识观念更新:基于当代的科学观,批判性思维理论提出,知识是需要不断探索并在开放和综合中得以发展的。因而,将批判性思维和学科教学结合的一个体现,应包括四个层面的“知识”学习:理解(懂得知识的内涵、理由和作用机制)、应用(在实践中去应用知识,也通过实践理解知识的正确及其原因)、综合(在不同场景、条件、组合下拓展知识的应用)、辨识(了解知识的局限和适用范围,把知识看作活的生命体)。
实践案例:柔软的批判性思维培养
《教出会思考的孩子》一书提供了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强调了柔软的、非对抗性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方式。书中提出了学习批判性思维的两个目的:审辨他人的观点、觉察自己的观点。这种双向的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在批判他人观点的同时,也能反观自我,理解观点形成背后的情境和影响因素。
书中还详细阐述了三种对儿童培养批判性思维有益的做法:深度阅读、深刻体验、创造偶遇。深度阅读促使孩子们留意到文本中所描述的情境,对主人公的遭遇、对观点的形成都能够置于情境中加以理解、分析、辨析,并探讨出更多的可能。相反,浅阅读带给孩子们的只是孤立的观点和来历不明的结论,让思想变得简单而肤浅。
在深刻体验方面,作者区分了三种经验的来源,即直接上手操作所形成的经验、从观察专业人士的行动与从近似的活动中获得的间接经验,以及依靠想象力驱动的经验。在假装游戏、角色扮演和戏剧表演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各种角色、各种视角和各种互动关系,从而丰富了对差异的理解。
“创造偶遇”是全书中最受欢迎的内容之一。通过层层的追问帮助学习者发现自己的观点背后那些先入为主又不假思索的深层次的前提假设。一旦发现并反思了这些前提假设,人们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往往会发生质的飞跃。
教师视角:具体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质疑:鼓励学生对文本提出问题,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审视文本,探讨其深层含义。例如,在教授《金色的鱼钩》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标题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它有什么特别之处?”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从而深入理解其象征意义。
推理: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深度推理。以《将相和》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廉颇和蔺相如之间变化的关系,分析角色的动机与情节的因果关系。
决策:设计富有挑战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解析与理性思考。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剖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挑战,从中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决策。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营造一个自由、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与交流。最终,通过质疑、推理和决策的多层次教学,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将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
学生视角:需求与兴趣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对批判性思维课程有着强烈的需求和兴趣。一本名为《81 Fresh & Fun Critical-Thinking Activities》的书籍,专门为处于低龄语法阶段的学生设计了81个跨学科的创意活动,旨在帮助各类学习风格的孩子培养批判性思维。书中每项活动专注于强化特定的批判性思维技能,比如识别与回忆、评估与分享等。
另一本适合11岁以上学生的《The Cartoo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以“深思熟虑的生活”为主题,带领读者探索近三千年来西方思想史上的重要哲学家。书中带着充满创意的艺术风格,文字风趣而富有启发性,为哲学的启蒙注入乐趣。
这些书籍的受欢迎程度反映了学生对批判性思维课程的需求,也说明了这类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结语:批判性思维教学的未来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通过专家指导、案例研究和实践经验,我们可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核心能力。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说:“让学生学会思考比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在未来的教育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学生成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