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岁首”到联合国假日:春节的千年传承与全球影响
从“岁首”到联合国假日:春节的千年传承与全球影响
近日,联合国将春节列为官方假日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决定不仅体现了春节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也彰显了联合国对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的重视。那么,春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是如何从一个古老的农耕节日发展成为全球华人共同庆祝的节日,并最终获得联合国认可的呢?
从“岁首”到“春节”:一个节日的千年演变
春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夏商周时期。当时,人们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岁首”,即一年之始。据《尔雅·释天》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这表明,不同朝代对新年有不同的称呼。
直到汉武帝时期,随着太初历的颁布,农历正月初一才被正式确定为岁首。此后,隋唐宋明各朝代都沿袭了这一传统。辛亥革命后,虽然官方纪年改为格里历(阳历),但农历新年依然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感恩、庆贺与祈福:春节的核心内涵
春节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密不可分。从本质上说,春节是一个感恩、庆贺和祈福的节日。
感恩:在过去一年中,人们感恩神灵、祖先和所有人的帮助。祭祀天地祖先、拜年走亲戚等仪式活动,都是表达感恩之情的重要方式。
庆贺:春节是庆祝丰收、家人平安的时刻。吃团圆饭、穿新衣、舞龙舞狮等习俗,都体现了庆贺的主题。
祈福:人们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健康幸福。祭祖、接财神、压岁钱等习俗,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从中国到世界:春节的全球传播
随着华人移民的脚步,春节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东南亚地区,如越南、韩国、朝鲜、马来西亚等国家,春节早已成为法定节假日。在这些国家,人们保留了许多中国传统习俗,如贴春联、吃团圆饭、拜年等。
近年来,春节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据统计,全球已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2023年12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从2024年起,春节正式被列入联合国会议日历中的浮动假日。
联合国的认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联合国将春节列为官方假日,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首先,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春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凝结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和睦团结、勤劳勇敢等优秀品质。
其次,这一决定彰显了联合国对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坚守。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日益频繁。春节作为承载着东方智慧的传统节日,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增添了新的色彩。
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所说:“春节是万家团圆的中国时刻,也是全球同贺的国际假日。春节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春节走向世界,是中华文明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美美与共的生动体现。”
结语
春节从一个古老的农耕节日,发展成为全球华人共同庆祝的节日,再到获得联合国认可,这一历程凝聚了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和全球化的时代精神。如今,春节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它传递的和平、和睦、和谐理念,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