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宁明蓉峰塔:一座承载历史记忆的风水文笔塔
广西宁明蓉峰塔:一座承载历史记忆的风水文笔塔
宁明蓉峰塔是广西宁明县的一座历史文化瑰宝,不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壁画闻名,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说和文化内涵。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座被誉为"崇左第一高塔"的蓉峰塔,从其建筑结构到历史渊源,再到民间传说,全方位展现这座古塔的魅力。
图1:宁明蓉峰塔外观
基本信息
宁明蓉峰塔位于宁明县城西北郊外,高43.44米,是宁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崇左市第一高塔。蓉峰塔始建于清道光初年,是一座六边形制的砖石塔,共五层,每层设有一拱门,正对门的内壁绘有壁画。
建筑特色
蓉峰塔的建筑特色体现在其精美的门额题字和壁画上:
- 一层大门额题:“蓉峰塔”。两边对联为:“蓉擎岳峙千重艳,峰接奎垣万丈光”。
- 二层门额题:“珠联”,壁画为“苍龙布水”。
- 三层门额题:“璧合”,壁画为“彩凤企立”。
- 四层门额题:“梯云”,壁画为“瑞鹿含芝”。
- 五层门额题:“取月”,壁画为“金鲤朝龙王”。
塔顶呈尖嘴葫芦状,瓦檐六角各垂吊一个风铃。塔侧有一棵古榕树,绿色枝叶拦腰拥抱古塔,形成独特的“树抱塔”景观。
图2:蓉峰塔与古榕树的“树抱塔”景观
历史渊源
关于蓉峰塔的建造缘由,当地流传着几种说法:
神话说:相传明江河中曾有妖怪作祟,危害百姓。地方知州伊枕公用法术收伏妖怪,并建塔镇妖,将金色宝葫芦置于塔顶。
民间传说:自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后,宁明州城出现“文人多告状,州官多下台”的现象。州官伊枕云请风水先生勘测后,决定建塔以稳住荷叶形的州城,定名蓉峰塔。
文献记载:《宁明县志》记载:“伊枕云蒞任自谓精于形家亲出郊相视点此穴”,表明蓉峰塔的建造与风水有关。
文化内涵
蓉峰塔是一座风水塔,也是一座文笔塔。据传塔内供奉财神、关公、文昌、魁星四位大神,与各层壁画相对应:
- 二层祀财神,壁画为“苍龙布水”。
- 三层祀关公,壁画为“彩凤企立”。
- 四层祀文昌,壁画为“瑞鹿含芝”。
- 五层祀魁星,壁画为“金鲤朝龙王”。
历史变迁
蓉峰塔的建设历时三十年,跨越整个道光朝,于咸丰初年完工。光绪十八年(1892年)因雷击塔顶铜葫芦被毁。抗战期间,塔内楼梯、扶手等被拆用。1983年,蓉峰塔进行了全面修缮,采用钢筋水泥等现代材料,并在塔顶加装避雷针。
图3:修缮后的蓉峰塔
蓉峰塔不仅是宁明县的文化地标,更是广西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曲折的历史变迁,使其成为研究广西地方文化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