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的习俗:从贴春联到发压岁钱
大年三十的习俗:从贴春联到发压岁钱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喜庆图案的新衣。
除夕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吃年夜饭,是年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年夜饭南北各地不同,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的年夜饭习惯是吃饺子,这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习惯。南方的年夜饭,以米饭为主食,配以各种菜肴和汤品。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经久不息,下面向小朋友们介绍一下除夕夜的风俗习惯。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一家老小熬夜守岁欢聚畅饮,共享天伦之乐,守岁的习俗既有对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在大年三十到来之际,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也预示着来年的好兆头。在家门前挂上红彤彤的灯笼,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旧时,祭拜完祖先,举行完迎接诸神下凡典礼后,阖家要一起“辞年”,小辈要给长辈叩头拜年祝长辈长寿、大福、大顺,长辈要给小辈红包,即“压岁钱”,压岁钱寓意就是“压岁祈福”。压岁钱还有一种是晚辈给老人的,意在盼望老人长寿。
热热闹闹的除夕当然少不了一顿团圆饭啦!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旁,就是透着那么一股喜庆热闹劲儿。
今天,甜甜老师和大家分享《年除夕》。故事讲述了,古时候有个可怕的怪兽名字叫“夕”。夕生活在海底,但是每到腊月三十那天,它就会跑上岸,到附近村子里捣乱。村民们为了对付它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成功。三十晚上,夕又来捣乱了,年和夕展开了一场大战,年用红绫布和喷火花还有竹筒把夕赶跑了。为了防止年走后,夕再来作恶,年把红绫布剪成许多小条分给大家贴在大门上。又教会村民们做爆竹,点燃后跟喷火花竹筒一模一样。从此,夕被吓得逃到海底,再也不敢到村子里来了。
让小朋友们认识我国传统节日除夕,知道除夕的时间、文化、历史,来历,欣赏不同地区过节的风俗习惯,感受除夕夜的热闹和喜庆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领悟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的传统民族,促进孩子们对中华传统饮食习惯和文化的了解,从小感受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大年夜这一天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感受亲情的温暖和体验节日生活的快乐,提前祝小朋友们除夕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