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1843,巴富尔开启上海近代史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37:0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1843,巴富尔开启上海近代史

1843年11月8日,一艘来自英国的轮船缓缓驶入上海港。船上,一位34岁的年轻上尉正凝视着这座即将改变命运的城市。他就是乔治·巴富尔,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一个将见证上海从一个小渔村蜕变为国际大都市的关键人物。

巴富尔出生于苏格兰,14岁加入英国军队,曾在印度服役,有着丰富的殖民地管理经验。正是这些经历,让他被璞鼎查选中,成为开启上海新时代的重要人物。

抵达上海后,巴富尔首先面临的是与清朝官员的谈判。当时的上海道台宫慕久,一个来自山东的书香门第之后,虽然谨慎但缺乏外交经验。在双方的初次会面中,宫慕久表示县城内已无空房,建议领事馆设在城外。这一提议显然不符合巴富尔的预期,但他并没有立即反对,而是选择了一个折中方案:暂时租住在上海商人姚氏的住宅。

11月14日,巴富尔发布告示,宣布上海将于11月17日正式开埠。这一天,不仅标志着上海近代史的开端,也开启了巴富尔与宫慕久之间长达两年的博弈。

01

《上海土地章程》的签订

开埠后,租地问题成为双方争论的焦点。虽然《南京条约》允许通商和居留,但并未涉及土地租赁的具体规定。英国商人纷纷自行租地,导致了一系列纠纷。巴富尔坚持要求土地卖绝,这与中国法律相悖,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1844年8月,一起涉及基督教徒的事件加剧了双方的矛盾。巴富尔采取强硬态度,要求中方道歉,甚至威胁关闭领事馆。这一事件虽然最终得以平息,但暴露了英国领事在谈判中的强势立场。

经过两年的反复磋商,1845年11月29日,宫慕久与巴富尔终于签订了《上海土地章程》。这份文件规定了租界范围、土地租赁方式、市政管理等重要内容,为上海租界制度奠定了基础。

02

李家庄的领事馆

随着租界制度的建立,巴富尔开始着手建设永久性的领事馆。他看中了位于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的李家庄地块。这里地理位置优越,既便于军事防御,又利于商业发展。

1846年4月,巴富尔不顾英国政府的禁令,以1.7万元的价格买下126亩土地。虽然这一行为后来导致他被召回,但他的继任者阿礼国最终还是完成了这笔交易。1849年,英国领事馆在李家庄建成,成为上海外滩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巴富尔在上海的活动,见证了这座城市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程。虽然他的行为带有殖民扩张的色彩,但不可否认,他参与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上海。这座领事馆,不仅是英国在远东的重要据点,也成为上海迈向国际大都市的起点。

今天,当我们漫步在外滩,欣赏着那些充满历史感的建筑时,不妨想起那位年轻的上尉,以及他所见证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