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河南林州红旗渠:十年战太行,谱写自力更生壮丽篇章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04:2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河南林州红旗渠:十年战太行,谱写自力更生壮丽篇章

红旗渠,被誉为“人工天河”和“世界第八大奇迹”,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原林县),是一条写满了初心使命、承载着价值追求、凝结着勇气智慧、蕴含着创新创造、流淌着奋斗气质的精神丰碑。

历史背景

上世纪5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长期面临严重的缺水问题,被形容为“十年九旱,水贵如油”。尽管县政府在解放后组织修建了多个水利工程,如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等,但由于水源有限,仍不能解决大面积灌溉问题。1959年,林县再度遭遇严重旱灾,河流断流,井塘干涸,生存条件的恶劣迫使林县人民翻山越岭寻找水源,甚至因水源纷争发生械斗。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林县县委决定把寻水的目光移向林县境外,想到了水源丰富的浊漳河。1959年10月,林县县委召开会议,决定把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来,时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发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这一决定得到了毛主席的支持,并多次指示杨贵同志林县必须大兴水利。

地理知识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十年余。该工程位于太行山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表被强烈侵蚀,区域内多山峦沟壑,多陡崖、峡谷。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从山西石城镇至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

红旗渠地处太行山东麓,地质结构复杂,地貌类型为嶂石岩地貌,主要由易于风化的薄层砂岩和页岩形成,多形成绵延数千米的岩墙峭壁。在修建过程中,林县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太行山腰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道“人工天河”。

人文风俗

红旗渠的修建不仅解决了林县的缺水问题,还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这一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林州人民亲切地称红旗渠为“生命渠”、“幸福渠”。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例如,300名青年组成的突击队,在青年洞工程中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创造了多项爆破技术,为建成总干渠起了决定性作用。还有除险队长任羊成,在悬崖上荡秋千般除险,一次除险时石块砸掉了他的三颗门牙,他竟将牙连根拔下,不顾鲜血直流,在悬崖上又连续作业长达6个小时。

文化内涵

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是对“社会主义是拼出来的、干出来的、拿命换来的”生动注解。它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新时代,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不断丰富其时代内涵,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全面认识和深刻领悟红旗渠精神的内涵要义和时代价值,不断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精神营养、获取不竭动力。

历史故事

红旗渠的修建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在资金缺乏、物资紧张、施工条件险恶的情况下,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挖山开渠不止。他们住山缝、宿崖洞、挖野草、摘树叶,用超乎寻常的坚强毅力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在修建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特等模范、甲等模范和一等模范,还有81位在修建过程中献身。

如今,红旗渠已经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吸引着数百万中外游客前来参观。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红旗渠的壮丽景色,还可以感受到红旗渠精神的伟大力量。

综上所述,安阳红旗渠的背后故事是一段充满艰辛与奋斗的历史,它见证了林县人民不屈不挠、自力更生的伟大精神。红旗渠不仅是一条物理意义上的石砌水渠,更是一条写满了初心使命、承载着价值追求、凝结着勇气智慧、蕴含着创新创造、流淌着奋斗气质的精神丰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