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巴以冲突中的人工智能应用:技术进步与伦理挑战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24:0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巴以冲突中的人工智能应用:技术进步与伦理挑战

在新一轮巴以冲突中,以色列大量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启了全新的作战模式。通过“薰衣草”等人工智能系统识别标记武装组织成员,再由“火力工厂”软件自动完成武器匹配和弹药量计算,实施精准打击。尽管提高了作战效能,但也带来了误伤平民的风险。这场冲突展示了人工智能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带来的伦理挑战。

01

以色列的人工智能系统

以色列在本轮冲突中使用了多个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福音”(Gospel)和“薰衣草”(Lavender)系统。

“福音”系统是一个快速识别和推荐攻击目标的平台,能够每日生成多达100个目标,远超传统系统每日50个目标的能力。而“薰衣草”系统则专门用于生成“杀戮名单”,通过分析大量情报数据,识别潜在的武装分子。

02

作战效能的提升

人工智能系统的应用显著提升了以色列的作战效能。通过机器学习模型,这些系统能够从海量情报数据中快速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包括人物识别、车辆追踪、火箭发射预警等。这不仅加快了决策速度,还提高了打击精度。

例如,在目标识别阶段,人工智能模型可以提供目标识别的概率,帮助分析人员做出更精准的决策。在作战规划阶段,系统还能根据目标特性自动匹配最合适的武器类型和弹药量,确保打击效果最大化。

03

伦理风险与平民伤亡

然而,人工智能在提升作战效能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最突出的问题是平民伤亡的增加。据联合国人权专家指出,自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已有超过1.5万人死亡,其中近一半发生在头六周内,这与以色列依赖人工智能选择打击目标密切相关。

人工智能系统的误报率是一个关键问题。据报道,以色列国防军认为“薰衣草”系统的10%误认率是可接受的。这意味着每10个被标记为目标的人中,就可能有1个是无辜平民。这种高误报率在大规模军事行动中,必然导致平民伤亡的增加。

04

国际社会的反应

面对以色列在冲突中使用人工智能,国际社会反应强烈。四名联合国人权专家发表联合声明,谴责以色列在加沙使用人工智能系统,称其导致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包括平民死亡、住房摧毁和基础设施损坏。声明指出,这种行为可能构成危害人类罪和战争罪。

此外,世界银行、联合国和欧盟的评估显示,加沙地带遭受的经济损失已达185亿美元,相当于加沙和约旦河西岸GDP总额的97%。超过3.3万名巴勒斯坦人死亡,170万人流离失所。

05

未来的挑战与思考

巴以冲突中的人工智能应用,为我们展示了技术进步在军事领域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人工智能确实能提升作战效率,减少己方人员伤亡;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因误报率和算法偏见,导致更多无辜平民受到伤害。

正如哈佛大学教授保拉·里库尔蒂所言,人工智能通过数据转换、算法化和自动化三个认知过程,正在加剧全球范围内的不平等。在缺乏有效监管和伦理约束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可能反而成为人类的威胁。

未来,如何在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军事能力的同时,确保其符合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将是各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技术本身是中立的,关键在于人类如何使用它。我们应当警惕技术被滥用的风险,确保科技进步最终服务于和平与发展的目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