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日均客流3万,西安云巴展现低运量轨交优势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34:0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日均客流3万,西安云巴展现低运量轨交优势

备受关注的西安高新云巴开通初期运营已满两周,运营数据表现出色。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云巴开通初期运营十天以来,累计客流突破30万人,日均客流量达到30086人次,日均客流强度稳定在0.18万人/公里。这一成绩已经超过了同期运营的大运量轨道交通——地铁16号线一期,后者开通运营已1年多,日均客流仅不到2.4万人次。


高新云巴穿过锦业路 ©悦西安

作为周边市民通勤出行的新方式,西安高新云巴线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新市民对于轨道交通的强烈需求,同时也展现出高效的运载能力,受到广泛认可和欢迎。

从“云轨”到“云巴”

说起高新云巴的诞生,可谓一波三折。2018年,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即“52号文”),要求除有轨电车外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均应纳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并履行报批程序。这对彼时已经启动报批研究的“云轨”(比亚迪自主研发的中运量跨座式单轨)项目可谓当头一棒。



比亚迪自主研发的云轨(上)和云巴(下)

根据“52号文”之规定,有轨电车等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项目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审批核准。考虑到软件新城区域的交通现状和未来发展,2018年下半年起,为确保项目如期顺利开工,早日建成投运,高新区研究论证将“云轨”制式变更为属于有轨电车序列的“云巴”,旨在用投资少、见效快的低运量轨道交通线路来缓解区域交通出行问题。


云轨(上)和云巴(下)

2020年5月,比亚迪以24.15亿元中标高新区有轨电车试验线EPC工程总承包项目,西安首条市政化运营的有轨电车线路随即启动实施。相较于“云轨”而言,“云巴”作为一种低运量胶轮有轨电车系统,被大家亲切地称作“宝宝巴士”。它具备高颜值、高安全、高智能、高适应、低成本、低噪音的优势,每小时可运载乘客6000~10000人,最小60秒发车间隔,并且可通过增加编组以提高运力。更重要的,它可以灵活地在城市中穿行,不占用市政道路,实现独立路权。


驶出车站的云巴列车

集多种优点于一身的云巴,也在积极向全国多地拓展。其中,西安高陵区表现出更大兴趣。公开报道显示,今年3月,高陵区主要领导会见比亚迪公司一行,就加快推进建设“云巴”项目等事宜进行深入讨论。高陵区表示,将“全方位、全过程支持配合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动项目早日落地”。希望双方抢抓西安“北跨”机遇,推动高陵轨道交通建设、智慧城市升级和产业创新发展,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交通出行方式。我们相信,云巴还将与西安发生更多的故事。


高陵区街景

低运量轨道交通的新成员

当然,云巴并不是低运量轨道交通的唯一选择。2021年9月,国家下发通知,明确支持超大、特大城市及部分大城市根据区域客流需求,适度发展单向客运能力小于每小时1万人次的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2022年8月又明确提出要分类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结合城市交通需求,因地制宜推动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建设。


整装待发的智轨车辆

随着地铁等传统大运量高投资城市轨道交通审批政策的日益趋紧,各类兼顾运量和经济性的中小运量轨道交通制式,正在为国内各大城市交通出行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去年3月,由中车株洲所提供技术支持、西安首条智轨线路——西咸新区智轨示范线1号线(首通段)开通运营,实现了新区轨道交通多制式同步联运,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新的选择。


西咸智轨示范线昆明池站

智轨是智能轨道快运系统(ART)的简称,它采用的具有轨迹跟随能力的全电动新型胶轮列车,融合了现代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各自的优势,具有建设周期短、造价低、运营灵活等特性。目前,除了已经投用的智轨示范线1号线(首通段),环绕斗门水库北池建设的昆明池智轨旅游专线也已基本建成。与此同时,泾河新城及咸阳高新区也纷纷伸出橄榄枝。其中,泾河新城智轨将结合地铁规划进一步优化设计,适时启动建设。


咸阳高新区智轨规划示意图(仅供参考)

咸阳高新智轨已完成试跑,建成后将有效连接西安地铁1号线和5号线,构建“外畅内通”的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除此之外,另一种新型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空轨(悬挂式单轨列车),已在全国部分城市下线。其中,去年9月正式亮相的光谷空轨旅游线,成为国内首条开通运营的空轨线路。可以预见,云巴、智轨、空轨等新兴轨道交通产品的加入,将在公共出行需求与城市运力不足矛盾凸显的当下,带给人们更加多元、快捷的出行选择。


光谷空轨旅游线

西安低运量轨交的春天?

如今,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更高性价比的低运量轨道交通已成为各界共识。一方面,低运量轨道交通可有效解决城市短途和小运量出行,适配百万级人口出行需求,填补大运量地铁规划的空白。另一方面,它还可通过与各交通枢纽有机连接,为大运量轨道站点集散客流,连通城市交通路网,打通城市“微循环”。


©西安云巴

事实上,自2019年以来,在轨道交通新政和城市发展需求驱动下,西安多部门就着手编制《大西安多制式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并围绕《大西安中小运量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密集开展座谈、调研,包括西咸新区、咸阳市在内,以及西安各区县悉数到会。会议指出要“充分考量自身区域空间发展、产业布局以及客流预测等因素,规划布局合理的中小运量轨道交通路网,并选取适宜的轨道交通制式”。

去年5月,新版《关中城市群核心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发布二次环评公告,首次披露了大西安轨道交通线网24线、全长1155公里的总规模。在此基础上,西安还规划建设若干条低运量局域线,从而实现轨道交通在西安主城区及周边主要城镇的全覆盖。编号为L3的高新云巴正是其中之一。这些低运量轨道交通预期采用多种制式,包括但不限于云巴、有轨电车、智轨、悬挂式单轨等形式,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大西安低运量局域线预测(仅供参考)

当然,低运量轨道交通对于通勤需求强烈的地区来说,只能作为补充,不能成为主体。我们也希望,大运量的地铁规划能够多向有充足客流保障的区域倾斜,避免造成新的资源浪费和运营负担。相信通过大中小运量轨道交通的合理布局,更多区域将能够享受到地铁建设新周期的红利。


©西安云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