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催收新策略:搞定逾期贷款
电话催收新策略:搞定逾期贷款
电话催收是金融机构防范坏账、保障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监管趋严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的提升,合法合规的催收方式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沟通技巧、施压策略、案例分析等多个维度,探讨如何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有效进行电话催收。
合法合规:催收的前提
根据《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债权人需控制催收频次(每日不超过3次),并在合理时间进行(22:00至次日8:00之间不得催收)。同时,应避免对债务人的联系人过度打扰。
沟通技巧:催收的关键
专业开场白
“过多的客套话只会给对方时间编理由,所以通常是银行的开场白,你不给对方思考的余地,直奔主题,说明你是专程来讨债的。”一位资深催收人员分享了他的经验。
明确利害关系
“相信不少人都明白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道理,如果在空手套白狼计划落败,需要正常归还本息,和不仅要归还本息、滞纳金,还要为诉讼费买单两种选项之间做选择,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选择前者无外乎是明智之选。”一位银行催收专家表示。
把握催收时机
“大概是银行充分领悟‘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句话的真谛吧,每一次催收时机都把握的恰到好处。”一位银行内部人士透露。
注意催收时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银行催收人员通常会选择最佳时间进行电话催收,以提高成功率。
施压策略:适度且合法
限制消费措施
限制消费制度是执行程序启动后,被执行人未按照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义务,执行法院为防止债务人财产不当减损,最大限度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对被执行人采取的一种惩戒措施。
避免过度施压
“催收人员在大年三十多次致电陈某,还表示将要前往陈某所在单位进行催收。”这种做法显然已经超出了合法催收的范围,不仅违反了相关法规,也严重侵犯了债务人的权益。
制定还款计划:双赢的解决方案
“对于总是号称自己没钱的客户,银行会想尽办法‘安插’内线,花点小钱将对方的人员为我所用,为我‘通风报信’。”这种做法虽然听起来有些“江湖”,但实际上是通过了解债务人的资金状况,为其制定合理的还款计划。
案例分析:合法催收与违规催收
合法催收案例
某银行在催收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法规,通过专业的沟通技巧和合理的施压策略,成功收回了一笔逾期贷款。该银行的催收人员表示:“我们始终坚持合法合规的原则,通过专业的沟通技巧和合理的施压策略,成功收回了一笔逾期贷款。”
违规催收案例
“逾期发生后,李某收到了来自捷信方面的催收。令李某不解的是,捷信方面不仅向自己、紧急联系人催收,还向之外的其他人催收。李某并没有提供‘第三人’的联系方式,但是自己通讯录还是被‘催爆了’。”这种做法显然已经超出了合法催收的范围,不仅违反了相关法规,也严重侵犯了债务人的权益。
债务人心理分析:知己知彼
“债务人可能通过变更法定代表人等方式逃避责任。”这种情况下,债权人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催收工作,既要避免过度施压,又要确保债务人无法逃避责任。
风险控制:保护自身权益
记录与保存证据
全程录音并妥善保管通话记录,以备后续需要证明催收行为合法。
尊重隐私权
仅向债务人本人催收,避免泄露其信息给无关第三方,防止侵犯隐私。
合法处理逾期账户
对于长期逾期的账户,在多次沟通无果后,可通过法律途径追偿,如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电话催收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它不仅需要催收人员具备专业的沟通技巧和施压策略,更需要他们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尊重债务人的权益。只有这样,才能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催收成功率,保障金融机构的资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