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研究证实:松乳菇多糖等可抑制肿瘤、改善糖尿病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05:1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研究证实:松乳菇多糖等可抑制肿瘤、改善糖尿病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例如调整肠道菌群可提升抗肿瘤、降血糖、抗疲劳、抗炎等健康方面的影响,进而促进人类健康。从食品营养方面阐述饮食与肠道菌群方面的作用机制,开发相应的功能食品及保健食品,为人类营养健康的科研方向提供新的视角。

松乳菇多糖的结构特征及肠道菌群代谢介导的免疫调节作用

Abstract

松乳菇是一种广受喜爱的蘑菇,具有令人愉悦的味道和质地,在体外表现出免疫调节活性,但对体内肠道菌群代谢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提取并纯化了一种松乳菇多糖(LDP),并评估了其结构特征,以及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代谢来增强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结果表明,LDP是一种杂多糖(平均分子量为1.44×107 Da),主链为α-(1→6)-Man,支链为α-(1→6)-Gal、α-(1→3)-Fuc、α-(1→6)-Glc、α-(1→4)-Glc。动物实验表明,LDP能显著保护荷瘤小鼠的免疫器官,抑制实体瘤生长,抑制率达51.61%(高剂量,100 mg/kg),并能提高肠道乳酸菌含量,促进腺嘌呤介导的玉米素生物合成,然后竞争性拮抗A2A受体,增强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的活性,最终有效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和消除。这些结果将为进一步抗肿瘤机制的开发和实际应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Conclusion

综上所述,松乳菇多糖(LDP)是由α-(1→6)-Manp为主链,α-(1→6)-Galp、α-(1→3)-Fucp、α-(1→6)-Glcp、α-(1→4)-Glcp为支链组成的杂多糖,平均分子量为1.44×107 Da。LDP可有效抑制小鼠S180实体瘤的生长,100 mg/kg时抑瘤率为51.61%,并可提高肠道乳酸菌比例,促进腺嘌呤介导的玉米素生物合成,从而竞争性拮抗A2 A受体,激活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最后,被激活的免疫细胞可以通过自杀性攻击消灭肿瘤细胞。研究结果可为松乳菇抗肿瘤机制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Reference:

DONG X D, SUN S J, WANG X K, et 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stinal flora metabolism mediated immunoregulatory effects of Lactarius deliciosus polysaccharid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24, 278: 135063. DOI:10.1016/j.ijbiomac.2024.135063.

混合茶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T2DM

Abstract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2型糖尿病(T2DM)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可以通过饮食干预来改善。将青钱柳、茯砖茶、白葡萄、石果四种天然植物产品进行配伍,制成混合茶产品,以获得更好的风味。该混合茶还有望具有优异的药理活性。因此,本研究对拼配茶对T2DM的改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拼配茶提取物能有效减轻高脂高糖饮食喂养的T2DM小鼠的糖脂代谢相关紊乱症状。此外,混合茶提取物的干预显著减轻了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调,有助于碳水化合物水解和利用的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等细菌的丰度显著增加,而变形菌门等病原菌的丰度显著下降。某些参与能量代谢的核心微生物,包括Ruminococcaceae_UCG-005、Butyricimonas、Roseburia、Oscillibacter、[Eubacter]_nodatum_group、Muribaculaceae、Prevotellaceae UCG 001,也被发现通过混合茶提取物得到改善。总的来说,本研究结果表明,混合茶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来改善T2DM。该混合茶可作为治疗T2DM和肠道菌群失调的新型功能饮料。

Conclusion

结果表明,BTE通过调节糖脂代谢和肠道菌群来减轻HFHSD-2型糖尿病的发病。此外,BTE干预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增加有益菌丰度和抑制致病菌生长。BTE还对Ruminococcaceae_UCG-005、Butyricimonas、Roseburia、Oscillibacter、[Eubacter]_nodatum_group、Muribaculaceae、Prevotellaceae UCG 001等核心微生物有一定的改良作用。研究结果表明,BTE可以开发成一种风味和功能兼备的饮料,用于预防和改善T2DM患者的T2DM和肠道菌群失调。未来的研究将利用UPLC等方法对该混合茶进行检测,进一步分析其化学成分和物质基础,BTE减轻肠道疾病的机制和途径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Reference:

LIU S, DAI X Y, ZHAO J Q, et al. Blended tea ameliorates T2DM via modulation of gut microflora[J]. Plant Foods for Human Nutrition, 2024. DOI:10.1007/s11130-024-01222-6.

交联即食海参通过调节SIgA分泌和肠道菌群增强小鼠肠道黏膜免疫

Abstract

研究了分子交联即食海参(RSC)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免疫抑制的保护作用。灌胃分子交联RSC后,小鼠肠黏膜SIgA水平显著升高31.6%(P<0.01),并促进IgA+ B细胞终末分化,IL-6和IL-10显著上调水平。此外,浆细胞的分泌机制主要是通过IRE1(P<0.01)介导的XBP-1s途径促进的,而不是ATF-4和ATF-6途径(P>0.05)。此外,增加了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改善了肠道菌群的失衡。交联组中占主导地位的毛螺菌科可以促进肠黏膜的修复。因此,分子交联RSC可以通过促进SIgA分泌和调节小鼠肠道菌群来减轻肠黏膜损伤。

Conclusion

分子交联RSC通过有效抑制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肠道通透性增加,增加肠道黏膜SIgA分泌,逆转肠道菌群失调,从而调节免疫抑制小鼠肠道黏膜免疫功能。通过调节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因子分泌,调节宿主免疫;通过调节免疫细胞活化和细胞因子介导,促进肠道黏膜SIgA分泌,调节免疫应答。分子交联RSC可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结构,促进短链脂肪酸和肠黏膜紧密连接的形成,减轻肠黏膜损伤。

Reference:

ZHU L L, MENG Y Q, ZHAO Y H, et al. The intestinal mucosal immunity in mice enhanced by crosslinked ready-to-eat sea cucumber via regulating the SIgA secretion and gut microbiota[J]. Food Bioscience, 2024, 60: 104282. DOI:10.1016/j.fbio.2024.104282.

酸枣多糖体外消化发酵行为及其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

Abstract

酸枣果实富含多糖,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了南酸枣果多糖(CAP)的体外唾液-胃肠道消化和粪便发酵行为,以及CAP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AP在胃肠道消化过程中可部分降解。CAP的FT-IR谱图没有明显变化,SEM观察到CAP的形貌发生了变化,呈现出无序的絮状和棒状结构。16S rRNA测序分析发现,CAP体外发酵后,可提高大肠杆菌属、巨单胞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等有益菌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的相对丰度,同时可降低大肠杆菌属、Gemmiger、克雷伯菌属和柠檬酸杆菌属等有害菌的相对丰度,提示CAP可调控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丰度。这些结果表明CAP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益生元开发。

Conclusion

在本研究中,CAP分子量的降低和还原糖的增加表明CAP在胃肠道消化过程中可以部分分解。此外,pH值的降低和OD 600值的增加,以及总碳水化合物/还原糖的降低和SCFAs的增加,表明CAP可被人体肠道菌群消耗。CAP通过促进有益菌(巨球菌属、巨单胞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生长和限制有害菌的发展来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丰度。此外,乙酸、正丁酸、异戊酸和正戊酸是CAP发酵显著提高的主要SCFA。微生物功能预测结果表明,CAP能够显著调节肠道菌群代谢。研究结果表明,南酸枣果多糖的理化性质与毛酸枣相似,具有作为益生元在功能性食品中应用的潜力。但CAP在体内的发酵特性和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Reference:

DONG J J, WANG W J, ZHENG G D, et al. In vitro digestion and fermentation behavior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fruit and its effect on human gut microbiota[J]. Current Research in Food Science, 2024, 24(8): 100760. DOI:10.1016/j.crfs.2024.100760.

本文原文来自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