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衙门台村:大棚经济助力乡村从“输血”到“造血”
内蒙古衙门台村:大棚经济助力乡村从“输血”到“造血”
为进一步壮大产业发展,引导农户走产业发展新路子,鼓足群众“钱袋子”,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保康镇衙门台村坚持党建引领,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设施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鼓励引导群众发展“菜篮子”经济,走出一条农业增效、村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走进科左中旗保康镇衙门台村集体经济设施农业项目基地,连片的大棚绵延铺展。天气渐凉,基地新建的智能化温室暖棚里却绿意浓浓,新鲜的蔬菜长势喜人。村民吴佳伟正忙着为蔬菜掐秧挂绳,温暖的大棚里呈现出一派乡村振兴好丰景。
吴佳伟的智能化暖棚种植的黄瓜(包卉 摄)
“我种植的大棚里有黄瓜、芹菜、香菜。这个智能温室大棚,它不受季节影响,设置了双层骨架,铺盖了双层棉被。即使冬天室外零下二十几度,大棚里的温度也不受影响,恒定大棚全年都可以种植蔬菜。”保康镇衙门台村大棚种植户吴佳伟说。
今年,科左中旗保康镇衙门台村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559.5万元,启动了占地面积134亩的集体经济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冷棚40座,智能化温室暖棚5座。衙门台村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先行、带领群众”的方式,动员村民通过承包的方式发展设施农业,带动群众多种类种植与精准化种植,稳促增收致富。截至目前,设施农业项目为村集体经济累计增加收入40余万元,带动30余名群众在农忙期务工就业,实现年人均增收8000余元。
衙门台村规划建设的大棚项目基地 (关永喜 摄)
科左中旗保康镇衙门台村党支部书记王殿成介绍:“我们的设施农业园区2023年7月开始施工,一期工程建设了40个冷棚。2024年7月建设二期智能化温室暖棚。目前投入使用的一期冷棚效益不错,二期温室暖棚刚刚开始投入种植。”
向土地要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科左中旗保康镇衙门台村建设的二期智能化温室暖棚,相当于给农业基础设施安装了“智慧大脑”,促进设施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蓄力赋能。
“智能化温室暖棚非常方便,只需要拿着手机在家里操控,就能实现暖棚的棉被收放自如。暖棚里设置了轨道车和耕种配套设施,从种植到采摘全过程都是智能化。我们建设的智能化温室暖棚是我们当地大棚种植技术的‘天花板’。”保康镇衙门台村党支部书记王殿成说。
如今,衙门台村的大棚经济“棚”勃发展,不仅助推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更实现了乡村经济发展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转变。科左中旗保康镇衙门台村将继续按照“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种植户”的模式,深入推进设施蔬菜大棚发展,带领村民走出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路子。(包卉 关永喜 杨中凯)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国家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