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登顶文化产业IP榜,多端协同开发模式受瞩目
《庆余年》登顶文化产业IP榜,多端协同开发模式受瞩目
12月2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编制的《中国文化产业IP影响力报告(2024)》在深圳发布。在“2024年文化产业IP价值综合榜TOP50”中,《庆余年》凭借其卓越的市场表现和文化影响力,成功登顶榜首。
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庆余年》在经济效益上的突出表现。2024年5月,电视剧《庆余年第二季》在腾讯视频上线后,不仅刷新了平台站内热度值的历史最高纪录,还在CCTV-8播出期间创下连续18天全国全部频道实时收视率第一的佳绩。据统计,该剧集均有效播放量高达1.1亿,成为2024年全网唯一集均破亿的剧集。
与此同时,《庆余年》的衍生品开发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该剧的盲盒销量已超过20万只,影视卡牌在播出前的GMV(商品交易总额)就已高达2000万,创下剧集类收藏卡牌的历史新高。此外,该IP还积极拓展消费品授权业务,与约20个品牌展开合作,覆盖玩具周边、3C数码、线下实体娱乐、饮品等多个品类。
《庆余年》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是一整套创新的IP开发模式。这种被称为“庆余年模式”的开发策略,核心在于多端协同、一体开发的全产业链布局。
在内容创作上,《庆余年》注重保留原著精髓的同时进行创新改编。编剧王倦巧妙地将现代思维与古代制度的冲突融入剧情,成功打破了男频网文IP的圈层限制。同时,通过突出人物的复杂性和人性冲突,使角色塑造更加立体饱满。
在产业开发上,《庆余年》实现了从线上到线下的全方位覆盖。除了影视作品外,该IP还开发了动漫、游戏、有声读物等数字产品,并通过实体衍生品和品牌授权进一步拓展商业版图。这种多业态联动的开发方式,不仅延长了IP的生命周期,也实现了价值的最大化。
值得一提的是,《庆余年》在文化出海方面也表现亮眼。该IP不仅在海外发行了英语、韩语、印尼语等多个语种的译版,其影视作品也在海外广受欢迎,成为我国文化出海的“新三强”之一。
《庆余年》的成功为我国文化产业IP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其创新的开发模式和全产业链布局策略,为文化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相信未来将涌现更多像《庆余年》这样的优质IP,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