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教你如何应对“曲高和寡”
宋玉教你如何应对“曲高和寡”
“曲高和寡”这个成语,源自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宋玉的《对楚王问》。在这篇著名的对话录中,宋玉用“引商刻羽,杂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来形容郢都歌手演唱高雅乐曲时,能够跟着唱的人越来越少的现象。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音乐的描述,更是一个关于知音难觅、卓越难求的深刻寓言。
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艺术家、学者还是作家,都可能面临“曲高和寡”的困境。他们的作品或思想过于深奥,难以被大众理解和接受,就像郢都的歌手一样,只能在小众的圈子里获得认可。
现代社会中的“曲高和寡”
在当代中国,这种现象在艺术乡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乡村展览空间作为艺术乡建的新兴载体,本应成为艺术创意、文化展示和思想交汇的平台。然而,这些空间往往面临着诸多困境:交通闭塞、资金短缺、专业人才匮乏……它们地处偏远的乡村,不具备艺术展览生存的基本要素,常常陷入门庭冷落、知音难求的境地。
但是,正如宋玉所言:“其曲弥高,其和弥寡。”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即使在困境中也能闪耀光芒。著名电影艺术家张勇手的故事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不辞辛劳,先后奔赴四川大凉山、甘肃河西走廊与祁连山山脉、新疆帕米尔高原等艰苦地区拍摄电影。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他执导了《彩色的夜》《祁连山的回声》《沉默的冰山》等军事题材影片,其中《祁连山的回声》获得1984年度文化部优秀影片二等奖,《沉默的冰山》被誉为“最美丽的影片”。这些成就背后,是张勇手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国家的强烈责任感。
寻找知音与情感支持
面对“曲高和寡”的困境,如何寻找知音、获得情感支持,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俄罗斯文学巨匠契诃夫的书信,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契诃夫的亲情、爱情和友情,成为他创作的重要动力。他与妹妹玛丽亚的亲密关系,以及与利卡·米济诺娃和奥尔迦·克尼碧尔的情感纠葛,都为他的作品增添了丰富的素材和情感深度。
寻找知音并不容易,但也不是不可能。首先,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过于追求与自己相似的人,而是要尝试与不同的人交流和接触。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历和见解,通过与他们交流,我们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并且可能会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知音。其次,我们需要主动去寻找知音,不要等待别人来找我们,而是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交流。可以参加一些兴趣小组或者社区活动,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和交流。同时,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来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与更多的人建立联系。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只有真正关心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关心和理解。在与他人交流时,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而是要耐心倾听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尝试从对方的角度理解问题。
与大众沟通的技巧
除了寻找知音,学会与大众沟通也是克服“曲高和寡”困境的关键。《降维沟通》一书中提到,有效的沟通需要我们学会“降维”,即用更简单、更直观的方式表达复杂的思想。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深度,而是要学会用大众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方式传递信息。
在教育领域,AI技术正在为解决“曲高和寡”的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刘益东教授指出,AI教育革命的核心是实现精英教育普惠化,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通过AI助教和个性化学习系统,学生可以突破地域和师资的限制,直接向世界一流教师学习。这种变革将从根本上改变培养和评价拔尖创新人才的方式,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面对“曲高和寡”的困境,我们既要坚守自我,追求卓越,也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寻找知音。正如宋玉在《对楚王问》中所说:“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真正的价值往往在于少数人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与大众的交流。相反,我们应该努力寻找那些能够理解我们的人,同时也要学会用更简单、更直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发现,原来知音并不遥远,真正的价值终将被更多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