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广州新规:每年至少家访一次,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广州新规:每年至少家访一次,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

引用
新浪网
9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4-09-10/doc-incnqvpc2821993.shtml
2.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4-08-21/doc-incknhzs3964772.shtml
3.
https://m.163.com/dy/article/JEMTJ71905502PRR.html?spss=adap_pc
4.
https://news.qq.com/rain/a/20240508A08QK100
5.
https://gzdaily.dayoo.com/pc/html/2024-07/04/content_873_862547.htm
6.
https://www.gjxfj.gov.cn/2024-01/29/c_1212331862.htm
7.
https://search.gd.gov.cn/search/all/200016?page=2&keywords=
8.
http://www.jyb.cn/rmtlistjtjy/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26/11/73169064_1140448667.shtml

近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广州市中小学家访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要求每学年至少对每个学生家庭进行一次家访,对重点对象则需每学期至少家访一次。这一举措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家访,这一传统的教育方式,在现代教育体系中重新焕发了生机。

01

家访:连接学校与家庭的桥梁

《指南》强调,家访不仅仅是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途径,更是促进家校合作、助力学生成长的重要手段。通过家访,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状况以及家长的教育理念,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支持。

湖师黄埔实验学校的林老师就通过家访发现了一位性格暴躁的学生背后的故事。原来,这位学生在小学时因家庭变故和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性格发生了转变。了解情况后,林老师与家长进行了深入沟通,共同制定了改善方案。经过持续的努力,这位学生逐渐变得温和,学习状态也有了明显改善。

02

家访:发现“隐藏”的问题

在天河区员村小学,郑晓军老师通过家访发现了一位优秀学生背后的困扰。这位学生虽然成绩优异,但性格过于要强,与同学关系紧张。家访中,郑老师了解到这与家长的“完美主义”教育方式有关。通过与家长的沟通,郑老师帮助他们调整了教育方法,使学生逐渐变得更加阳光自信。

03

家访:特殊需求学生的福音

对于一些特殊需求的学生,家访更是不可或缺。广州协和学校小学部三年级级长余向健就通过多次家访,帮助一位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学生顺利融入校园生活。通过与家长的密切沟通,余老师了解了学生的特殊需求,制定了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使这位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04

如何做好家访?

要做好家访,不仅需要热情和爱心,更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技巧。《指南》中提出了几点建议:

  1. 充分准备:在访前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设计科学合理的访谈提纲。
  2. 建立信任: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家长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困惑。
  3. 双向沟通:既要反馈学生在校情况,也要了解家庭教育状况,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4. 持续跟进:家访不是一次性工作,需要定期回访,持续关注学生的发展。

重庆十八中英语教师金思序在准备家访时,不仅仔细研读教材,还专门学习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学生心理,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她的努力不仅帮助了学生,也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05

家访的意义:不只是“告状”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家访似乎总是与“告状”联系在一起。但现代家访的理念早已超越了这一狭隘的范畴。它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家校合作,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

正如一位家长所说:“家访不应该只是老师单方面的行为,而应该是双向的互动。我们家长也需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与老师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家访,这一传统的教育方式,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不仅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家校合作、助力学生成长的关键环节。随着《广州市中小学家访工作指南》的发布,我们有理由相信,家访将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